发热(fārè)的定义•正常体温范围平均体温37.0℃,波动范围36.2~37.3℃,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小儿正常肛温为36.5-37.5℃,舌下温度比肛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37℃。•发热舌下温度高于37.5℃,肛温高于37.8℃,腋下温度超过37.4℃或一日(yīrì)体温变动超过1.2℃FUO的定义(dìngyì)•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38.5℃,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常规(chángguī)实验室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者。•发热是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bìnglǐ)生理环境。发热的机理产热器官(安静(ānjìng)时:骨骼肌、肝脏运动(yùndòng)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qìguān)散热器官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直接导致发热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热型•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jiànyú)伤寒、大叶性肺炎。热型•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shuǐpíng)。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热型•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无热期可持续数日,如此反复(fǎnfù)。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热型•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rúcǐ)现律地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热型•波状热体温逐渐(zhújiàn)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热型•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jiànyú)结核病、风湿热、肺炎等。注意(zhùyì)!!!•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体温单和医嘱记录(jìlù)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勿滥用退热药常见(chánɡjiàn)的病因•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自身(zìshēn)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少见疾病病因仍不明确的疾病•常见(chánɡjiàn)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发热性质病因常见疾病感染性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发热、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等非血液病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感肿瘤风湿热、药物热、SLE、Still病等染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大的手术、烧伤等性理化损伤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发神经源性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热其他诊断程序(chéngxù)及思路感染•病史(bìnɡshǐ)的采集FUO肿瘤性疾病>80%•详尽的体格检查•发热及热型的判断病因结缔组织病•停用不必要的药物5~•基本的辅助检查最终诊断不明者10%•有目的的补充检查•病情的进一步观察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步骤热程大于2-3周,期间有数次体温大于38.5℃不是è)不能归属于发热(fārè)不明发热(fār是不是口温、肛温同时测定,证实体温是升高(shēnɡɡāo)的,同时尿液温度也升高伪装热是有异常发现重复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作相应诊断试验(shìyàn)的追踪检查无异常理学检查发现一项或多项异常全血常规、血沉、尿液检查与细菌培养、胸部X作相应诊断试验的追踪检查线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冷凝素球蛋白、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DNA抗体,LE细胞、大便隐血3次、大便寄生虫虫卵3次,血培养3次无异常无随访、重复理学检查、追踪异常发现患者情况是否恶化是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步骤镓扫描、腹部CT阳性追踪(zhuīzōng)相应的发现阴性作相应检查阳性肝、骨髓活组织检查或需氧厌氧培养(péiyǎng)、真菌培养(péiyǎng)阴性阳性发现好像初次接触(jiēchù)病人一样重复病史及理学检查,复习追踪所有的实验室资料阴性阴性病人情况稳定病情加重在可治疗的疾病中最相似的一种作治疗试验:血培养作为FOU诊随访阴性心内膜炎、血管炎,结核病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常见病因分析(fēnxī)举例病例(bìnglì)1•6月男童,急性起病,病程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