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影像检查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涂波核工业416医院放射科摘要在宫颈癌诊断中,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评价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超声检查方便经济,CT优势在于评价较晚期的宫颈癌,成像速度快,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是目前显示宫颈病变最正确的影像学方法,PET及PET-CT能够同时提供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图像,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检查效果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并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肿瘤,新型高场磁共振的“类PET〞及PET-MR对宫颈癌的早期转移和复发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用于疗效评价。关键词:宫颈癌影像学特点超声CTMRIPETDWI“类PET〞PET-MR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1]。我国宫颈癌患者发病顶峰年龄为40~50岁,60~70岁又有一顶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是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类重要的辅助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主要是对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的了解。目前广泛应用于宫颈癌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PET等,新型高场磁共振的“类PET〞及PET-MR目前也逐渐运用于临床,对宫颈癌的早期转移和复发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不同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的诊断中各有优点和缺点,临床工作中正确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及不同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1超声包括经腹部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两种方法。超声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和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规的随访手段,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盆腔其它脏器的转移情况。1.1宫颈癌的声像表现特征为:(1)宫颈呈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增大,局部病例宫颈大于宫体,甚至是宫体的2~3倍;(2)宫颈黏膜线弯曲、中断或消失;(3)宫体或宫旁组织受侵;(4)宫腔积液;(5)宫颈回声不均质改变;(6)宫颈肿块内显示动脉血流信号。以上几种表现以宫颈不规那么增大及黏膜线中断或消失较有诊断价值[2]。1.2优点:能够对病灶和正常组织器官进行动态扫描,无电离辐射所产生的损害,也不产生热损伤,简单经济,因此作为一种无创的辅助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1.3缺点:早期宫颈癌行超声检查不易发现病灶[3],一局部病例仅发现宫颈肥大。设备的优劣及操作者的经验影响诊断的正确率。对肿瘤大小和肿瘤空间的位置关系判断较差。2螺旋CT平扫CT观察宫颈局部病变效果不好,尤其是分期较早的病变;增强CT扫描利于宫颈局部病变的显示,但仍有近50%的病变呈等密度,不能清晰显示。CT检查可以客观评价宫颈病变与周围结构〔膀胱、直肠等〕的关系,以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同时观察腹盆腔其它器官是否有转移。通过后期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ultipanerreconstruction,MPR〕,更精确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和上下浸润范围等。通过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VR〕等图像后处理功能了解肿瘤的血供。2.1正常子宫颈CT表现为:阴道上方的CT层面略呈圆形,横径约3cm,CT值约为40~80HU,密度均匀,外缘光滑,与阴道周围脂肪分界锐利[4]。2.2宫颈癌的CT表现[5]:〔1〕肿瘤局限于子宫颈:子宫颈增大,直径超过3.5cm,边缘光滑,增强扫描有强化,但密度低于正常子宫颈组织,假设有坏死那么其内见不强化区;肿瘤阻塞子宫颈管可导致宫腔积液;子宫颈旁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输尿管远端脂肪间隙清晰。应注意子宫阔韧带、骶子宫韧带,不要误认为肿瘤的外侵。〔2〕宫颈癌宫旁组织浸润:肿瘤侵犯超过子宫颈范围,子宫颈间质环断裂,子宫颈外侧缘不整或模糊;子宫旁见软组织肿块或不规那么增粗条索影,但与盆壁间的脂肪间隙存在,且厚度>3~4mm;输尿管下端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应高度疑心输尿管下端受侵。〔3〕宫颈癌侵犯盆壁:肿瘤与盆壁肌肉间有粗条索相连,其间的脂肪间隙<3mm;肿瘤与盆壁肌肉直接融合;盆壁块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与周围肌肉比照清。〔4〕宫颈癌侵犯膀胱或直肠:直肠、膀胱壁不规那么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