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bùlǔshìjūn)病概况山西省疾病(jíbìng)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一年三月第一页,共三十三页。布病概况(gàikuàng)概念简史命名(mìngmíng)组织机构疫情危害第二页,共三十三页。一、布鲁氏菌(bùlǔshìjūn)病(布病)概念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shǔyú)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乙类传染病,也是动物的2类法定管理传染病,还是职业病。第三页,共三十三页。二、简史•1860年,Morton对本病做了系统地描述,并根据临床特点和尸体病理解剖所见,将本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种独立的传染病提出来,称为“地中海弛张热”。•1887年,英国军医Bruce从马尔他岛死于“马尔他热”的英国驻军士兵的脾脏中分得羊种布氏菌(Br.Melitensis)。•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患该病的病人血清(xuèqīng)与马尔他细球菌产生凝集现象,称为Wright氏凝集反应。第四页,共三十三页。•1897年,丹麦学者Bangt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分到牛种布氏菌(Br.abortus)•l914年美国学者Traum从猪流产胎儿中分离(fēnlí)到猪种布氏菌(Br.suis)。•1921年、南非的Bevan和l924年Keefer,以及Viviani在意大利,Evans在北美洲从病人身上分到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病的另两种传染源。•1953年、1956年和1966年,Buddle,Stoenner、Carmichael又分别发现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Ovis),沙林鼠种布氏菌(Br.neotcmae)和犬种布氏菌(Br.canis)。第五页,共三十三页。布鲁氏菌(bùlǔshìjūn)属属种型最适宿主绵羊、山羊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1、2、3各类牛1、2、3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4猪5、6、7野兔(欧洲)猪种布鲁氏菌(B.suis)、9鹿布鲁氏菌属1、3野鼠(Brucella)2犬4羊(主要是绵羊)犬种布鲁氏菌(B.canis)5沙林鼠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1沙林鼠种布鲁氏菌1(B.neotomae)1第六页,共三十三页。•最近10年,在海域从哺乳动物中(金鱼、海豹等14种哺乳动物中)分离(fēnlí)到33株疑似布氏菌。跟其他6个种有所不同,有人建议把它定为一个新种,并分为两个型(鳍型、鲸型),但最终没有国际布病专家委员会承认。第七页,共三十三页。三、命名(mìngmíng)•国外:马尔他热、地中海热。张驰热、直布罗陀(zhíbùluótuó)热。•国内:“千日病”、(轻则几月,重则数年)“懒汉病”(懒洋洋,不能干活)“蔫巴病”第八页,共三十三页。四、布病组织(zǔzhī)机构•国外:195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联合成立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下设18个协作研究培训中心,1984年,在中国成立该中心,但范围仅限于布病、钩端中国螺旋体病;1988年,升格为人畜共患病协作培训中心。•2、国内:于1960年成立了中共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1986年撤消该组织,在卫生部组建了地方病防治局或地方病办公室,成为(chéngwéi)卫生部的一个司,组织领导全国布病防治和研究工作;1998年,卫生部地病司撤消,归入疾病控制司。第九页,共三十三页。五、布病疫情•(一)、全球疫情概况从1887年首次证实布病的病原体,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30—60年代布病在世界范围(fànwéi)内有较大的流行,构成了对人畜的很大危害。2000年以来,全球已有62个国家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间布病病例,全球布病疫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法国、以色列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地方性流行已得到控制;欧洲的部分国家及美国疫情较轻;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流行;中东的部分国家流行更加严重。第十页,共三十三页。•表2000-2005年部分国家(guójiā)布病最高年报告发病率国家发病率(1/10万)国家发病率(1/10万)国家发病率(1/10万)叙利亚160.34科威特3.39阿富汗0.3860.59亚美尼亚3.130.295蒙古36.22墨西哥2.87埃及0.2吉尔吉斯斯坦27.84格鲁吉亚2.76马里0.18526.222.34哥伦比亚0.15伊拉克23.86约旦2.09瑞士0.13土耳其21.44希腊2.08爱尔兰0.1伊朗21.19波黑1.8韩国0.09沙特阿拉伯14.8乌兹别克斯坦1.57澳大利亚0.09塔吉克斯坦11.58危地马拉1.51乌士达0.07马其顿8.44西班牙1.39丹麦0.06哈萨克6.36葡萄牙1.01挪威0.05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