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zhuānjiā)共识李玉栋整理(zhěnglǐ)第一页,共二十三页。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产β-内酰胺酶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tónglǜ)假单孢菌、阴沟肠杆菌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又多见于肠杆菌科细菌。第二页,共二十三页。危险因素: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延长(≥7d)、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dòngmài)导管的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60岁等诊断:纸片扩散法中2种药物(头孢噻肟、他啶)任何一种在加克拉维酸后,抑菌环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相比增大值≥5mm时,判定为产ESBLs细菌;肉汤稀释法中,与克拉维酸联合的药物MIC相对单独药物的MIC差值≥3个倍比稀释度,判定为产ESBLs细菌。第三页,共二十三页。产ESBLs细菌(xìjūn)感染的抗菌治疗(一)产ESBLs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1.去除产ESBLs细菌产生的诱因。包括及时拨出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同时应防止产EBSLs细菌的医院内扩散。第四页,共二十三页。2.产ESBLs细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和病情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与上述抗菌药物联合(liánhé)治疗。第五页,共二十三页。具体用药时应关注到如下因素:(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及目前关于药物的首选与次选的推荐意见;(2)已经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更换药物后的临床表现;(3)本院流行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4)减低(jiǎndī)耐药性出现的策略;(5)抗菌药物的价格。第六页,共二十三页。3.对产ESBLs细菌(xìjūn),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均耐药。即使体外试验对某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敏感,临床上也应视为耐药,原则上不选用。4.应该注意到,产ESBLs细菌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而来。对最初分离敏感的细菌,经(3~4)d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后,有可能发展为耐药,因此对重复分离菌株应重复进行药敏试验。第七页,共二十三页。2010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M1002S20版《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中,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判读折点发生改变。新折点的优点在于,临床医生(yīshēng)可以直接根据新折点得出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而不需要人为改变药敏结果。第八页,共二十三页。(二)治疗(zhìliáo)产ESBLs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1.及碳使青用霉的烯推类荐意:见碳青霉烯类产ESBLs细菌敏感性很高,临床(línchuánɡ)疗效显著,在严重感染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可能的产ESBLs细菌的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如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均可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第九页,共二十三页。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等。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不易发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用产ESBLs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目前尚无确切临床资料说明碳青霉烯类与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是否优于碳青霉烯类单独应用,但大多(dàduō)临床医生倾向于运用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第十页,共二十三页。2.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产ESBLs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liánhé)克拉维酸、舒巴坦或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较为敏感。此类药物可首选用于产ESBLs细菌所致的轻度至中度感染,但由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对产ESBLs细菌的临床疗效不够理想,产ESBLs细菌严重感染的患者,不宜作为首选药物。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在已上市(shàngshì)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作用较强。应该注意,当细菌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或同时伴有外膜蛋白丢失时,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抗菌活性也会降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