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的主要步骤(2)掌握平板划线分离法(3)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实际意义二、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试管、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试管架、(2)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细菌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甘露醇发酵管、尿素培养基、蛋白胨水、半固体培养基三、实验流程(1)肠道致病菌的分离①待测标本的制作:把接种环放置于点燃的酒精灯火焰处对其进行灭菌,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在细菌培养基中取少量待测细菌于盛有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②细菌的分离接种:用接种环取适量配置好的细菌悬液,在酒精灯附近进行划线分离法接种细菌于EMB培养基。将培养基置于37℃培养18~24小时。(2)肠道致病菌的纯化①单菌落接种:从已培养待测细菌的EMB培养基上用已灭菌的接种针挑取某单个菌落接种到KIA培养基上,一部分直接深入培养基中底部,一部分直接涂抹于斜面处,置于37℃培养18~24小时。②待测细菌的初步判断:取出已纯化培养待测细菌的KIA培养基,观察现象,初步断定该细菌是致病菌或是非致病菌。(3)肠道致病菌的鉴定①生化鉴定:分别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发酵管各一只(注意管内的小倒管则应充满液体,不含气泡),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已培养的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各发酵管,将各发酵管于37℃培养18~24小时。取出并观察记录现象。(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②动力检查: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中,将各个培养基于37℃培养18~24小时。取出后将靛基质(吲哚)加入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并观察记录现象。(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③血清学鉴定:取洁净玻片一张,将其用蜡笔分为两格,两边各取生理盐水一滴,再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分别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加入两格中,与生理盐水混匀不摊开。(注意每次使用接种环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然后在第二格中滴入一滴伤寒诊断血清,混匀不摊开,轻轻摇动玻片,经1~2min观察两格中有无凝集现象。注:本实验涉及细菌接种都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由于条件有限,因而可在燃烧的酒精灯附近进行实验操作。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EMB培养基现象与分析:①培养基下部呈现黑色现象,上部培养基仍为红色,培养基斜面有细菌明显蔓延生长。②分析:培养基下部出现黑色现象,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培养基中的物质并产出硫化氢气体,由于培养基中含铁,因而硫化氢能够与其结合成硫化铁,出现黑色现象;而上部因重力含铁量较少,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又部分挥发,只有少部分能够与少量铁结合,故产生的现象不明显,上部仍呈现红色。(2)生化鉴定现象与分析:①葡萄糖发酵管:管内培养基指示剂由紫色变成黄色,其内可见细菌有明显生长现象,无气泡产生。分析:培养基指示剂由紫色变成黄色,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葡萄糖并产酸但不产气,使得指示剂内化学物质发生颜色改变。②乳糖发酵管:管内培养基指示剂颜色不发生改变,仍为紫色,有明显细菌生长现象,无气泡产生。分析:培养基指示剂不发生颜色改变,说明该细菌能分解乳糖但不能产酸也不产气,使得管内指示剂无明显现象。③甘露醇发酵管:管内培养基指示剂由紫色变成黄色,其内可见细菌有明显生长现象,无气泡产生。分析:培养基指示剂由紫色变成黄色,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甘露醇并产酸但不产气,使得指示剂内化学物质发生颜色改变。(3)动力检查现象与分析:①尿素培养基:管内培养基指示剂颜色无明显变化,但有明显气泡产生,有明显细菌生长现象。分析:管内培养基指示剂无明显颜色改变,说明该细菌不能分解尿素,但培养基中其他物质成分可以使细菌分解产气,因而产生气泡。②蛋白胨水:管内指示剂颜色无明显变化,有明显细菌生长现象,无气泡产生。加入靛基质(吲哚)试剂后不出现玫瑰红色。分析:加入靛基质指示剂后不呈现玫瑰红色,说明该细菌不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因而靛基质指示剂不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