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七十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一、食品(shípǐn)中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艾希氏菌•变形杆菌•耶尔森菌第二页,共七十页。二、生物学特性(tèxìng)1、形态与染色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等(zhōngděng)大小,无芽胞,多数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志贺氏菌属无鞭毛无动力。2、培养和生化反应(1)、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落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2)、肠道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能分解乳糖、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3)、可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第三页,共七十页。三、抗原(kàngyuán)类型O抗原也称菌体抗原,细胞壁脂肪糖,耐热100℃不H抗原被破坏K抗原也称鞭毛抗原,鞭毛蛋白,不耐热,60℃30′菌毛抗原可破坏也称表面抗原(荚膜抗原),多糖,具有阻抑O抗原发生凝集的现象,加热60℃30′可消除抑阻作用第四页,共七十页。四、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内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低血糖,血压(xuèyā)降低,严重者休克。2、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细胞具有物殊毒害作用,引起腹泻。(二)、所致病疾1、伤寒(shānghán)和副伤寒(shānghán)2、食物中毒3、细菌性痢疾第五页,共七十页。五、微生物检验(jiǎnyàn)的基本程序检样→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试验→(shìyàn)血清学鉴定→报告第六页,共七十页。思考题1、肠道致病菌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tèxìng)2、肠道致病菌具有哪些抗原?又称为什么?有什么特点?3、写出肠道致病菌检验的基本程序第七页,共七十页。第二节、沙门氏菌(shāménshìjūn)检验一、概况(一)沙门氏菌的发现与食物中毒(shíwùzhòngdú)(二)沙门氏菌的命名根据所致疾病命名根据菌的发现地区命名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三)沙门氏菌的抵抗力60℃30′可杀死第八页,共七十页。(四)沙门氏菌的分类地位(dìwèi)及定义1、地位(dìwèi):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族、沙门氏菌属中的细菌2、定义是肠杆菌科中形态和培养特征,生化反应及抗原结构相似,被O1噬菌体裂解的一群革兰氏阴性杆菌。第九页,共七十页。二、生物学特性(tèxìng)(一)、形态与染色: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多数有鞭毛(biānmáo),有动力,短小杆菌。(二)、培养特性1、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第十页,共七十页。(沙门氏菌(红色(hóngsè))侵入人体细胞第十一页,共七十页。2、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37℃,24h,能形成菌落中等大小,直径2~3mm,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3、在液体(yètǐ)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性生长,无菌膜。第十二页,共七十页。(三)、生化特性1、发酵GLU,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伤寒鸡伤寒沙门氏菌少数不产气)2、不发酵乳糖,蔗糖,侧金黄花醇3、多数产生H(chǎnshēng)2S(+),不产靛基质(-),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4、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在KCN培养基中生长(-),苯丙氨酸脱氨酸(-)第十三页,共七十页。(四)、抗原结构(jiégòu)主要两种:A、O抗原B、H抗原C、表面抗原(K抗原)D、菌毛抗原第十四页,共七十页。2、O抗原(1)O抗原的表示方法共有58种,用字母O(zìmǔ)和阿拉伯数字标记:O1、O2、O3、O4如:伤寒杆菌:O9、O12第十五页,共七十页。(2)沙门氏菌的分群及表示方法(fāngfǎ)用大写字母及相关符号表示:A、B、C、D、E、F……Z、O51~O63、O65~O67第十六页,共七十页。(3)沙门氏菌(shāménshìjūn)中的主要菌群及其群特异性抗原A群----O2B群----O4C群----O6C1群----O7、C2群----O6O8、C3群----O8、C4群----O6O7O14D群----O9F群----O11E群----O3E2群----O3、O10族E3群----O3、O15E4群----O1、O3、O19第十七页,共七十页。3、H抗原(kàngyuán)(鞭毛抗原(kàngyuán))耐热性差:60℃15′或酒精处理可破坏沙门(shāmén)氏H抗原有两种:第1相:特异相,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a、b、c……zz1~z55第2相:非特异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2、3……其中也有用小写字母a、n、x等表示。第十八页,共七十页。4、表面抗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