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伪众筹”欺骗了你的眼睛近年来,众筹股权、众筹电影、众筹大会乃至众筹金融交易所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众筹”这个名词在中国这片互联网金融热土上渐成燎原之势。众筹金融是共享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性创新,能够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和中小投资者参与创业创新项目,众筹餐厅、众筹咖啡等等成为创业者们的热衷项目。但是,就在前几天,中国最大的餐饮众筹店关门倒闭,餐饮众筹失败连连,最近已经曝光出很多餐饮众筹失败的案例:1、长沙:印象湘江世纪城店,号称最大众筹餐厅倒闭,93个股东100万元众筹款化为泡影。2、北京:HerCoffee,66位海归白富美,众筹132万,开业一年后倒闭。3、武汉:CC美咖,50位美女股东众筹100万,3个月后关店。发起人感言众筹咖啡厅是不可能的。4、长沙:炒匠餐饮,5万参股十分之一,轰然关门,投资人血本无归。5、东莞:很多人咖啡馆,141人参股,筹资62.5万元,一年后倒闭。6、杭州:聚咖啡,110人众筹60万,运营一年半后倒闭。……下图这就是家“印象湘江”,中国最大众筹餐饮店于几日前宣告失败面对这几个失败的众筹餐饮的案例,许多人纷纷对众筹金融理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餐饮众筹只是“美好的愿望,不等于现实的实现。餐饮众筹,是一群人一场美好的梦想”,餐饮众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真的是这样吗?回答当然是:NO!因为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众筹,而是伪众筹!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餐饮众筹失败的原因:1、餐饮众筹周期长,需要长期持续经营和实物众筹完全不同,实物众筹最后的结果是,给参与者兑现一款产品、一本书或者一款包,只要拿到产品,众筹就算结束。但餐饮众筹则不同,需要长期、持续的经营,而餐饮的回本期是不确定的,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甚至多年回不了本,再甚至赔本,都有可能。餐饮,作为一个持续运营项目,周期长的特性,和众筹参与者投钱就想分红的短期目的,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就会导致众筹股东之间产生沟通分歧和内耗。这种矛盾和众筹金融的理论的真正含义是违背的。2、餐饮不是一次性众筹就完毕,需要持续投入实物众筹更像是订单式生产,先有需求,再按需定制,因为众筹的资金相当于预交了生产的费用,众筹发起人没有任何的经济压力。但餐饮,运营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不是一次性投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一般来说,第一期资金都很容易筹到,大家都怀揣梦想和情怀,热血沸腾的想干一番事业,但是当第一阶段钱花完之后,再投资就会心里打鼓,毕竟第一笔钱不算多,玩票就玩票了,如果亏了钱继续往里扔,再投资的人会心有余悸,担心是个无底洞。没有持续性的投入,餐饮怎么经营?怎么能不倒闭?3、餐饮需要专业团队操盘餐饮众筹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众筹发起人并非餐饮人,吸引的股东们也非餐饮人,他们认为餐饮门槛低,容易做,但由一群非专业人做餐饮,成功几率事实证明不高;二是发起人是专业餐饮人,但股东们以非餐饮人为主(有社会关系的顾客为主),这样的组合,因为对餐饮专业的理解不同,也很难达成思路一致。餐饮是貌似门槛低且容易发表言论的项目,任何人都可以从菜品到服务,从装修到后勤,七嘴八舌的提出一大套似是而非的意见,对经营管理产生干扰。没有专业的团队和统一的管理理念,如何能做好餐饮?4、餐饮操盘人的能力是成败关键餐饮是一个需要全情投入都未必能做好的行业,从原料到菜品上桌,哪个环节做不好都有可能满盘皆输。另外,餐饮的不易标准化,使得操盘人的能力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众筹使得股份被分化,真正操盘的人,未必能够全情投入,即使投入,也很难像经营自己的企业视为生命。每个人拥有的权益都很少,即使投入的心血和时间再多,回报仍是按股权去分配。商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人的自私自利的心里,是众筹餐饮的致命弱点。5、餐饮的特性使得参与者产生过高期待餐饮众筹和实物众筹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容易吊起参与者的胃口,产生过高期待。实物众筹,就明白的告诉参与者,最后的结果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或者一个什么样的手机,但餐饮不同,为了增强餐饮项目的吸引力,众筹发起人会忽略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把“未知”当“成功”来讲:从快速收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