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bìngrén)镇痛镇静治疗指南第一页,共七十四页。目录(mùlù)引言•ICU病人镇痛与镇静治疗指征•ICU病人疼痛(téngtòng)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镇痛镇静治疗中器官功能的监测与保护第二页,共七十四页。概念(gàiniàn)•镇痛与镇静(zhènjìng)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疼痛,减轻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第三页,共七十四页。应激源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病人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zàoyīn),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它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第四页,共七十四页。镇痛与镇静治疗(zhìliáo)--是ICU病人基本治疗(zhìliáo)的一部分•调查表明,离开ICU的病人中,约有50%的病人对于其在ICU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而70%以上的病人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推荐意见1:镇痛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要的重(zhòngyào)组成部分(B级)第五页,共七十四页。ICU病人镇痛镇静(zhènjìng)的目的与意义1.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cìjī)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帮助和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3.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行为(挣扎……)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4.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第六页,共七十四页。ICU病人(bìngrén)镇痛镇静的目的与意义•镇痛与镇静(zhènjìng)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zhènjìng)治疗则是在先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推荐意见2: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焦虑和躁动的诱因(E级)•推荐意见3:对于合并疼痛因素的病人,在实施镇静之前,应首先给予充分镇痛治疗(E级)第七页,共七十四页。ICU中重症病人的镇痛镇静(zhènjìng)治疗与手术中麻醉的区别•麻醉的病人多数为择期手术,即使(jíshǐ)是急诊病人,一般也要求主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手术时需要病人丧失一切感觉与意识,包括自主呼吸;因此手术麻醉病人在短时间内所达到的镇痛镇静深度要大大超过ICU病人,且多合并应用肌松药物,此时病人丧失一切自我保护反射与感觉运动及意识•ICU病人一方面需要镇痛镇静的时间远远长于手术麻醉时间,另一方面其深度又要求必须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与基本的生理防御反射和感觉运动功能,甚至需要定时唤醒以评估其神智、感觉与运动功能;同时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且往往合并多种治疗手段和药物,必须考虑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因此ICU病人具有镇痛镇静药物的累积剂量大,药代/药效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经常判断镇痛镇静程度并随时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等诸多特点,与手术麻醉不同第八页,共七十四页。镇痛镇静治疗(zhìliáo)在ICU综合治疗(zhìliáo)中的地位•通过镇痛镇静的治疗(zhìliáo)手段使得重症病人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代谢和氧需氧耗,以适应受到损害的灌注与氧供水平,从而减轻强烈病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为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ICU中的治疗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疗效,镇痛镇静治疗与其它各种治疗手段和药物一样重要,不可或缺第九页,共七十四页。目录(mùlù)•引言ICU病人镇痛与镇静治疗指征•ICU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guānchá)与评价•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镇痛镇静治疗中器官功能的监测与保护第十页,共七十四页。1.疼痛定义: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qínggǎn)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诱发因素应激反应原发疾病睡眠不足及代谢改变、各种监测治疗手段(shǒuduàn)疲劳和定向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