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病原性真菌(zhēnjūn)检验医学(yīxué)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井申荣第一页,共六十页。(dìyī)第一部分病原性真菌概述真菌(Fungus)具有典型细胞结构(jiégòu)(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壁)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养料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繁殖第二页,共六十页。•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影响身体较小,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yánzhòng)的可引起死亡。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第三页,共六十页。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xíngtài)结构•真菌细胞结构比细菌复杂(fùzá)细胞壁为几丁质(Chitin)(多聚N-乙酰葡萄糖组成),并含葡聚糖,甘露聚糖及蛋白质,某些酵母菌还含类脂体。细胞内有较为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第四页,共六十页。真菌(zhēnjūn)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以出芽方式繁殖。•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分枝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Mycelium),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即一般(yībān)称为霉菌(Mold)。•由于生活环境(如营养、温度、氧气等)的改变,有些真菌的孢子与菌丝两种形态可以互变,这类真菌称为二相性真菌(dimorphicfungus),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及芽生菌。第五页,共六十页。真菌孢子和细菌(xìjūn)芽胞的区别抵抗力真菌孢子细菌芽胞数目作用不强,60-70短时间强,煮沸短时间不死杀死一个细菌体只形成一个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芽孢孢子不是繁殖方式为繁殖方式之一形成位置可在细胞内外形成只在细菌细胞内形成形状形态、色泽多样圆形或椭圆形第六页,共六十页。真菌的形态(xíngtài)构菌成营养菌丝丝气生菌丝→生殖菌丝有绝大多数属于性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二非致病性真菌孢个细胞融合形成子所具有分分生孢子梗大分生孢小孢子菌属、生子表皮癣菌属孢无孢子的面顶端或侧小子分生孢毛癣菌属子性叶状菌丝细胞直芽生孢子隐菌球菌、念珠第七页,共六十页。真菌(zhēnjūn)菌丝形态第八页,共六十页。(xíngtài)真菌孢子形态第九页,共六十页。第十页,共六十页。第十一页,共六十页。(二)培养(péiyǎng)特性•大多数真菌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氏培养(péiyǎng)基(SDA)培养(péiyǎng)。•浅部病原性真菌的最适温度为22~28℃,生长缓慢,大多于1~4周出现典型菌落。•深部病原性真菌培养在37℃中生长最好,生长较快,经3-4天即长出菌落。第十二页,共六十页。真菌(zhēnjūn)菌落类型类型定义特征颜色举例新型酵母型为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光滑、湿润,一般为隐珠菌落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乳白色菌以出芽形式繁殖白色类酵母外观似酵母菌落,但可见光滑、湿润,一般为念珠型菌落伸入培养基中的假菌丝,乳白色菌由伸长的芽生孢子形成毛癣丝状菌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由绒毛状、絮状、可产生菌落许多管状、分枝菌丝体组粉末状、颗粒各种色成状、石膏状。素。第十三页,共六十页。第十四页,共六十页。(三)变异性•真菌易发生变异,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或孵育过久,可出现形态(xíngtài)结构、菌落性状、色素及毒力等改变。第十五页,共六十页。(四)抵抗力•真菌对干燥(gānzào)、阳光、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充分暴露于阳光,紫外线及干燥情况下大多数真菌可被杀死,且对2.5%碘酒,10%福尔马林都敏感,一般可用福尔马林薰蒸被真菌感染的房间。•对热敏感,一般60℃1小时可杀死真菌菌丝和孢子。第十六页,共六十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疾病大致包括1.真菌性感染:主要是外源性感染•浅部真菌侵犯(qīnfàn)皮肤、指甲及须发等组织,顽强繁殖,发生机械刺激损害,同时产生酶及酸等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病变。•深部真菌侵犯皮下,内脏及脑膜等处,引起慢性肉芽肿及坏死。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曲霉菌)。第十七页,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