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临床教研组教案陈捷授课日期:2006年11月04日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及护理?授课专业护理专业课时安排2学时课次7、8节课题真菌性皮肤病教1、掌握常见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学2、熟悉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目3、解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标教学重点常见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教学难点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分类教学方法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实验准备教学1、浅部真菌病1.5学时过2、深部真菌病0.5学时程参考书或1、皮肤病学。2、皮肤病护理学。新内容新进展课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后好。记1真菌性皮肤病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真菌性皮肤病亦可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医学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二、真菌的特点: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收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具有甲壳质的微纤维或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三、真菌的种类:发现近20万种真菌,其中仅有极少数真菌具有相当毒力,能侵袭人体。多数真菌平时无害,只有当宿主免疫受损时它们才具有侵袭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真菌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后者分为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四、真菌病的分类:共有五种表现形式:侵袭性感染、时机性感染、真菌性变态反响、真菌中毒及真菌致癌;假设按感染部位来分,那么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1.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疗效良好;2.深部真菌病:那么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内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大多为时机性感染,患者多有较严重的根底疾患或免疫抑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第二节浅部真菌病头癣一、定义:是一种累及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头癣患者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发外型、发内型和黄癣,反映真菌侵入毛干的模式,但不管哪一种模式,其临床均根本表现为脱发和鳞屑并常伴炎症反响。三、临床表现头癣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头癣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黑癣、白癣和脓癣4种类型。◆黄癣或称黄癣菌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其典型皮损为黄癣痂和黄癣发,前者是黄癣菌孢子在侵入头皮部位的脓疱内大量繁殖,形成圆形碟状的黄痂所致,其中央微凹,界限明显,2~5mm直径或更大,中央有一根头发穿过,可融合成片,甚至可覆盖整个头皮,2可嗅及一种难闻的鼠臭味。黄癣菌的溶组织作用可破坏毛囊,故黄癣愈后常遗留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黑癣可见于儿童及成人。皮损初起以丘疹为主,渐向周围蔓延,形成钱币大小的环状皮损,中央有愈合倾向,可见少许鳞屑。随着病程进展,毛发渐失去光泽、弯曲以至折断,在毛囊口形成以断发为标志的所谓“黑点〞,镜检可见充满全长病发的发内型关节孢子,但也有病发高位折断的情形,即在出头皮2~4mm或更长处折断,片状分布类似白癣,但无菌鞘。◆白癣:早期表现为环状体癣样皮损,边缘隆起,为病菌侵入部位形成的丘疹或水疱/脓疱向周围等距离扩散所致,以后演变为以鳞屑为主的斑片,无明显边缘隆起;斑内头发大部或全部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绕以灰白色菌鞘;镜检见成堆密集发外小孢子;有时原发斑疹的周边有小的“子斑〞,系菌鞘脱落播散传染所致。◆脓癣:主要由一些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皮肤癣菌引起,机制为患者对真菌抗原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响。临床表现为明显炎症性反响。初发为密集的炎性毛囊丘疹和小脓疱,迅速进展为核桃大或更大的隆起性肿块、脓肿,常单发,界限清楚,触之有波动感,甚至可见挤压排脓现象,局部毛发松动易拔除,愈后可形成瘢痕。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真菌学检查〔1〕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