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底教研室第一页,共二十一页。(xuéshuō)概述第一节外感病因〔六淫疠气〕第二节内伤(nèishāng)病因〔七情内伤(nèishāng)、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第四节其他病因第二页,共二十一页。(jiāoxué)教学目标1.掌握病因的概念和内容以及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zhǎngwò)点。2.掌握六淫的概念、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3.掌握疠气的概念和致病特点。4.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饮食、劳逸的内容和致病特点。5.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6.了解其它病因。第三页,共二十一页。病因学说概述病因的概念: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yīnsù)。病因的内容: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另外,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等〕也可成为病因。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问诊求因〞“辨证求因〞〔审证求因〕病因的相对性: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等病因的分类:▲中医(zhōngyī)中医病因学说探求病因的主主要特点要方法▲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fēnxī)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第四页,共二十一页。病因(bìngyīn)的分类1.?内径?:阴阳分类法〔实际是内外分类法〕凡邪自外来,首先侵袭人体外部肌表者,属于阳因起于内,首先伤及人体内脏者,属于阴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按发病途径分三类:入脏腑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3.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六淫——外所因七情所伤——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等——不内外因4.现代分类发病途径外感病因:六淫、疠气依据分为内伤(nèishāng)病因:七情、饮食、劳逸形成过程▲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第五页,共二十一页。先天因素病因(bìngyīn):风寒症病症证治法发热、恶寒、恶寒重,发热轻,口不渴风寒辛温(fārè)(fārè)头身疼痛,感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表证解表鼻塞,流涕,冒发热重,恶寒轻,口微渴,风热辛凉苔薄,脉浮等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表证解表辩证论治病因(bìngyīn):风热第六页,共二十一页。?素问·调经纶?:“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hánshǔ)。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第七页,共二十一页。第一节外感病因一、六淫〔一〕六淫的根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邪★淫:浸淫(jìnyín)、太过不正、异常、反常▲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六气的存在和交替变化,是万物生长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第八页,共二十一页。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①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了一定限度(xiàndù)而致病;•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②气候变化根本正常,但人体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足以导致人体发病时的六气就成为六淫。•这是最根本的气候发病病因的相对变化(biànhuà)性人体(réntǐ)〔正常、异常〕不病六淫正气六气第九页,共二十一页。〔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qiūjì)多燥病,冬季多寒病时令病3.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4.相兼性:“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第十页,共二十一页。〔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1〕风邪的根本概念概念(gàiniàn):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发病季节: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发病途径:从皮毛肌腠侵犯人体。〔2〕风邪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