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家黄景容新谈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训练院的建设【作者说】上周的“景容新语〞里,我发表了关于什么叫工匠精神的“谬论〞,认为中国当代的工匠精神就是:“两个力〞和“四个一〞的结合与外显。“两个力〞即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一〞即一心一技、一丝不苟、一以贯之、独当一面。由于多方面原因,语焉不详,今稍加解释。一、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一心一技〞指工匠的职业态度:一心扑在一项技能类工作上;“一丝不苟〞指工匠的做事态度: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与“精益求精〞是近义词;“一以贯之〞指工匠的技能态度:坚持的勇气和贯穿的智慧;“独当一面〞指社会的信任程度:因为兼具动手、创造两种能力;因为形成一心一技的敬业精神;因为秉持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因为拥有一以贯之的勇气和智慧,所以,可以单独承当或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仔细审视咱们祖先中的工匠所为和当下活生生的大国工匠们的事迹,“两个力〞+“四个一〞的认识好似并非不靠谱。当然,肯定不是很周全。敬请方家指引。二、工匠精神谁培育李克强总理2021年3月5日在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工匠精神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是企业!既然是企业,那么,此事与技工院校何干?与职业院校何干?与政府部门何干?细看,还有“鼓励〞二字。“鼓励〞的主体是谁?肯定不是企业。当然是政府。培育工匠精神,企业是主体,但单凭企业主体恐怕不够?需要政府“鼓励〞,准确地说,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力推进。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是企业的事,其次是社会的事,第三是国家的事。我国现有体制中,与培育工匠精神业务最具相关性的是主管技能人才的政府部门和培养技能人才为主业的职业院校,特别是技工院校。因此,人社部门、职业院校,特别是技工院校对此责无旁贷。三、工匠精神培育的条件呼唤工匠精神,实质是呼唤工匠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关键要创造培养工匠的物质条件。我们只能在具备物质条件的根底上培养合格的工匠,形成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开展的工匠精神。工匠,在我国,就是技能人才。培养工匠,就是培养技能人才。工匠的初期是准工匠,这个时期也可以叫学徒。三年出师〔中级工〕之后,就是正式工匠了。我国培养工匠,有漫长的历史,也积累了许多被外国人羡慕和学习的好经验。我国也形成了可歌可泣的工匠精神,可惜被自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科举制度长期贬抑。以致于当今社会,工匠——技能人才培养条件的短板依然非常明显地存在可就是难以解决——社会看不起的环境短板;培育措施不到位的政策短板;培育政策不公平的法制短板;培育机制不成熟的管理短板;培育平台紧缺的建设短板;培育能力可怜的业务短板……短板不补,短板不真补,短板不会补,短板不快补,短板不好好补,工匠培养和工匠精神弘扬都很可能成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四、培育工匠精神的好平台:职业训练院什么叫职业训练院?人社部2021年12月23日下发的?关于促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假设干意见?〔人社部发[2021]96号〕提出:“支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效劳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效劳体系重要组成局部〞。我的理解,根据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效劳开展为导向,以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为主体,按照工匠精神要求开展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效劳等业务的相关机构叫职业训练院。1.与职业训练院有关的几个关系辨析〔1〕职业训练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关系。相似点:都是非政府部门;都重视职业训练;都以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为重点。相异点:①香港职业训练局是个区域性专业教育及培训的统辖机构,下辖40多个教育培训机构。当时港府将教育统筹局、劳工局和工业贸易署等政府机构中涉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部门和科室别离出来,整合后成立了职业训练局。而职业训练院是单一实体平台。②香港职训局所需资金主要由港府年度满足拨付,且学费等由职训局自收自理。职业训练院不可能有如此美好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