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明焦艳第一页,共四十一页。学习目标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念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第二页,共四十一页。定义(dìngyì)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shēntǐ)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侵蚀能力。第三页,共四十一页。发病率3%~10%的育龄妇女患有此病fù)手术中,约5%-15%(pōu1、妇科剖腹2、不孕腹腔镜检患者,12%—48%3、生育年龄妇女,25—45岁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可能是激素依赖性疾病第四页,共四十一页。(fāshēng)发生部位身体内几乎无所不及ǒ,依次是:卵巢、子宫直肠陷凹、盆腔腹膜、腹壁切口、膀胱切口、膀胱壁、子宫颈、输卵管、肠壁、外阴阴道、其他第五页,共四十一页。引起(yǐnqǐ)内异症的原因是什么?第六页,共四十一页。(fābìng)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播散学说淋巴及静脉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遗传第七页,共四十一页。学经(jīngxuè)说血逆流种植第八页,共四十一页。ǐō子宫内膜种植学说(pénqiāng)•经血逆流→输卵管→腹腔→卵巢和盆腔腹膜•先天性阴道闭锁或宫颈狭窄→经血逆流•剖宫取胎术后→腹壁切口•分娩后→会阴切口医源性播散(bōsàn)无法解释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九页,共四十一页。(bōsàn)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zǐgōng)•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盆腔静脉中也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EM第十页,共四十一页。ǐā体腔上皮化生学说(mànxìng)•体腔上皮分化的组织,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无充分的临床或实验依据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免疫学说(jīngqī)•大部分女性经期有经血逆流,而只有少数人发生本病,因而认为免疫紊乱时发生本病。•血IgG↑•子宫内膜IgG、补体C3↑•巨噬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第十二页,共四十一页。腔正(zhèngcháng)结常构盆第十三页,共四十一页。ǐō子宫内膜异位症ǎ子宫--子宫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肿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luǎncháo)卵巢巧克力囊肿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子宫宫骶直韧肠带陷处凹水封泡闭状病变(bìngbiàn)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位宫(ɡōnɡ6jǐnɡ)颈点处蓝色结节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bìnglǐ)病理特点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luǎncháo)卵巢型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腹火焰(huǒyàn)状红色病膜(fùmó)型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一页。型深(jiéjié)部结节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病早变期滤泡、红色(hóngsè)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变中(zhōngqī)期棕色结节状病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fùmó)晚期腹膜缺损、白色病变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一页。1.疼痛临床表现(1)痛经A继发性痛经,逐年加剧。B疼痛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大腿。(dàtuǐ)C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可持续至月经干净或更长时间,引起持续下腹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一页。临床表现D痛经的程度与异位病灶部位有关,而与病灶的大小不相关。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无疼痛或较轻,而散在的盆腔腹膜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痛经。(yánzhòng)E病变严重时,可持续下腹坠痛,经期加重。(2)性交痛。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2.月经改变: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临床表现3.不孕不育:内异症引起不孕可高达30%~40%。(yǐnqǐ)不孕妇女患内异症高达21%~50%内异症流产率高于非内异症者(40%VS15%)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临床表现•4.其他特殊症状:肠道内异症:腹痛、腹泻或便秘,周期性少量便血、肠梗阻。(páng膀胱guāng)肌内异症:经期尿痛、尿频。异位内膜侵犯和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一侧腰痛和血尿,甚至输尿管梗阻、肾积水。腹壁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