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局部〕第一章绪论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根底和临床各个方面。2、临床血液学〔Clinical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根底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hematologyand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根底,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立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开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第二章造血根底理论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不确定。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胸腺造血胸腺是发生最早的中枢淋巴器官,人胚胎期的6~7周人胚胎中已经出现胸腺,并且胸腺开始有淋巴细胞生成。始于第6周;产生Lc,后期诱导和分化Tc。淋巴结造血第4个月开始生成Lc,并成为终生淋巴细胞的生成器官。③骨髓造血期始于第4个月,从胚胎期的第五个月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6.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microenvironment,HIM〕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cell〕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MC)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7.造血微环境的构成: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cell〕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MC)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8.造血微环境的作用:给造血干细胞提供适宜它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9.血细胞发育的根本概念①增殖:是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复制的过程。由于增殖保证了细胞数量。②分化:是细胞发育过程中失去某些潜力而获得新的功能的过程。分化是不可逆的过程。分化过程中细胞数量不发生变化。③成熟:成熟包含在整个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每次有丝分裂和分化都伴有细胞的成熟。④释放:终末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10.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识别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11.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progenitorcell,HPC〕: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是一群局部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值性细胞群。12.HSC和HPC的特点及比照书P17早期的造血祖细胞保存了局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增殖和一定的分化能力,但是与造血干细胞相比分化比拟局限,较成熟的祖细胞失去自我更新能力,但具有增殖和单向分化能力。13.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书P19表格〔注意特例;常见巨核16或32倍体细胞〕14.造血调控因子正向调控因子:①主要作用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早期造血因子,如SCF、IL-3;②作用于后阶段的晚期造血因子,如M-CSF、GM-CSF、Epo、Tpo.负向造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