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长沙(chánɡshā)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第一页,共四十页。第一节抗癫痫药癫痫(Epilepsy)反复(fǎnfù)突然发作性的CNS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暂的运动、感觉或精神异常。一般在发作时常伴有EEG(脑电波)异常表现:可突能然是发脑作中,的意局识部丧病失灶,内跌的倒神在经地元,同时肢爆体发阵挛性抽搐,运动式感放觉电意(fàn识gdi、àn)植并向物周神围经扩、散精所神致等障碍,并伴有异常脑电图第二页,共四十页。癫痫(diānxián)发作时EEG异常改变大发作(fāzuò)异常棘波小发作Hz异常(yìcháng)放电精神运动发作第三页,共四十页。第一节抗癫痫药流行病学研究:我国癫痫(diānxián)患病率7‰,全国癫痫患者约800万之多每年有40万新发病人0~9岁患者38.5%,10岁到29岁年龄组近40%大发作约占80%病因:非遗传因素---脑外伤、颅内炎症、中毒、肿瘤发育异常(yìcháng)、出生时非顺产(产伤)婴幼儿期发热惊厥约占50%遗传因素、原因不明等占50%第四页,共四十页。癫痫的分型局限性发作局部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持续20-60s单无意纯识性的局运动限如性唇发抽动作,(f摇āzuò头)等,持续复30s合-2m性in局限性发作(fāzuò)短暂的意识突然丧(失,E神EG经呈同运步动化棘性波,发持续作30)s内肌阵挛性发作部分肌肉群发生短暂的休克样抽动,EEG呈爆发性多棘波失神性发作(小发作)意识突然丧失,全身强直性痉挛,继之CNS全面抑制全身性发作(fāzuò)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持续状态,反复抽搐,持续昏迷,危及生命第五页,共四十页。第一节抗癫痫药发病机制可能是脑中的局部病灶内的神经元同时爆发式放电并向周围扩散所致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减少或阻止复发,预防(yùfáng)和根治效果较差-----终身用药手术治疗:一侧颞叶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等第七页,共四十页。(chánɡyònɡ)第二节常用抗癫痫药物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亚芪胺类---卡马西平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琥珀(hǔpò)酰亚胺类---乙琥胺侧链脂肪酸类---丙戊酸钠苯二氮䓬类---地西泮第十一页,共四十页。[体内过程]苯妥英钠吸收: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消除:肝内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肾脏排泄(xiāochú)<10mg/L一级动力学消除约20ht>10mg/L1/2约20--60h零级动力学消除t第十二页,共四十页。注意:个体差异大给药剂量“个体化”当血药浓度控制为10mg/l时可治疗癫痫(diānxián)发作,超过20mg/l则可出现毒性反应,最好能在临床血药浓度监控下给药。如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第十三页,共四十页。苯妥英钠[作用机制]---抑制(yìzhì)异常放电扩散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PTP对异常放电的扩散起易化作用膜稳定作用阻断电压依赖性Na+通道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快速性心率失常(shīcháng)的阻断电压依赖性Ca2+通道药理基础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第十四页,共四十页。药物抑制突触传递的PTP-阻止异常放电向正常组织扩散(yàowù)猫--脊髓保留(bǎoliú)腹根、背根,刺激背根,从腹根引出电位:对照强直(qiángzhí)PTP刺激PTP试药组强直刺激苯妥英钠40mg/Kg第十五页,共四十页。苯妥英钠【临床应用】1.抗癫痫作用: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首选,小发作无效2.治疗(zhìliáo)中枢疼痛综合症:3.抗心律失常:第十六页,共四十页。苯妥英钠[不良反应]局部(júbù)刺激:口服对胃肠道有刺激反应,宜饭后服用静脉注射可发生静脉炎剂量有关的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急性中毒慢性毒性反应:齿龈増生、外周神经炎、骨软化症巨幼细胞性贫血过敏反应: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障、肝毒性致畸反应:妊娠早期偶致畸胎第十七页,共四十页。苯妥英钠【药物相互作用】氯霉素、异烟肼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血浓↑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血浓↓保泰松、磺胺类、水杨酸类、BDZ类等竞争血浆(xuèjiāng)蛋白结合部位,使苯妥英钠游离浓度↑第十八页,共四十页。卡马西平[体内过程]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血浆蛋白结合率75-80%,中等肝内生成活性代谢产物t1/235h肝药酶诱导剂,连续用药(yònɡ3yào)~4周后t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