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细胞膜及其外表第四节细胞(xìbāo)膜与细胞(xìbāo)识别细胞(xìbāo)生物与遗传学教研室张艳芬E-mail:yfzhang6666@126Tel:3029114(O)2021.31第一页,共二十八页。(gàiniàn)一、膜受体的概念存在于细胞膜外表(biǎomiàn)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响,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细胞通过其外表(biǎomiàn)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2第二页,共二十八页。(一)膜受体的结构和类型1、膜受体的的分子结构膜受体的化学成分多为糖蛋白,也有糖脂和糖脂蛋白〔为糖脂和糖蛋白的复合物〕。三个结构域:细胞外域〔识别(shíbié)部〕一个或多个跨膜域〔转换部〕细胞内域〔效应部〕3第三页,共二十八页。2、膜受体的类型(lèixíng)从受体所相关配体的类型来分:可分为神经递质受体、激素受体、药物受体、细胞黏附受体、细菌毒素受体、病毒(bìngdú)受体、疟原虫受体等;按受体本身的化学或功能特性来分,可分为: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闸门通道、细胞因子受体,TGFβ受体等。4第四页,共二十八页。5第五页,共二十八页。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多亚基组成,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wúxū)中间步骤。根据受体的氨基酸组成及跨膜区的特点,可将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三类,Ⅰ类受体主要存在于神经(shénjīng)、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以乙酰胆碱受体为代表。6第六页,共二十八页。乙酰胆碱受体7第七页,共二十八页。Acetylcholinereceptorhavethreeconformations(构象(ɡòuxiànɡ))8第八页,共二十八页。MediatedbytheIon-LinkedReceptorswhichconvertchemicalsignalsintoelectricalones9第九页,共二十八页。G蛋白(dànbái)偶联受体是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jiāzú),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几乎遍布所有的细胞。10第十页,共二十八页。具备酶活性的受体◆受体蛋白(dànbái)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与配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又称催化受体(catalyticreceptor)。●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kinase);●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eceptorserine/threoninekinase);●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Receptoroftyrosinephophatase);●受体鸟苷环化酶(Receptorguanyatecyclase);●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tyrosinekinase-linkedreceptors)。11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一些生长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活化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激酶再磷酸化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再通过一系列磷酸化的级联反响,影响基因的表达。不需要通过G蛋白,由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来完成(wánchéng)信号跨膜的传导。一次跨膜蛋白,胞外区与配体结合,胞内区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12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受体的激酶活性被激活(jīhuó),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通过这些位点,受体可与具有SH2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并使之激活。Theformofadimerisauniversalmechanismthattheenzymelinkedreceptors,onetransmembrane,weresitmulated.13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膜受体的功能特异性识别(shíbié)和结合相应的配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将其相互作用的信号向其它(qítā)信号分子传导。与配体结合后,可使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14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二)膜受体作用的特点特异性与非决定性化学(huàxué)信号与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这种专一性是依靠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立体构象互补。这就使受体能够从众多的胞外信号分子中选择其所要的结合信号的根本原因。虽然这种结合有特异性,但这种特异性并非绝对严格。某些化学信号可以与一种以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如肾上腺素既能与α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收缩;又能与β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松弛。这说明,即使同一化学信号,由于所激活的受体不同,对细胞发生的调节作用也不同。15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