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mellitus第一页,共三十九页。糖尿病介绍糖尿病也叫高糖血症多病因的是一种(yīzhǒnɡ)全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第二页,共三十九页。糖尿病诊断标准(biāozhǔn)〔静脉血浆糖值〕空腹血糖(mmol/l)餐后2小时血糖OGTT(mmol/l)正常<6.1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受损IGT<7.8以上(yǐshàng)两者都有<6.17.8-<11.16.1-<7.07.8-<11.1糖尿病≥7.0≥11.1第三页,共三十九页。IFG与IGT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个代谢异常阶段,它主要与胰岛素抵抗(jièyú)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低减有关,是形成糖尿病的危险人群;也是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子,因此,应该早期干预治疗。第四页,共三十九页。中国⑴1-型糖尿病,占5%⑵2-型糖尿病,占90~95%⑶妊娠糖尿病(rènshēn)⑷其他特殊类型第五页,共三十九页。1-型糖尿病:儿童发病率较高。除遗传因素外,其主要(zhǔyào)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响异常破坏了胰岛的ß细胞而发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与遗传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原因有关。如:种族、家族遗传史;生活方式改变主要是饮食结构改变及活动量减少;此外,精神紧张、人口老龄化等。第六页,共三十九页。典型(diǎnxíng)的病症: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其他病症,如:疲乏无力、伤口愈合不良、久病不愈、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白内障、外阴瘙痒、阴茎龟头炎、常出现低血糖、下肢麻木、疼痛等。1-型糖尿病患者多数有以上典型的病症,且发病急剧,往往会出现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多数无典型的病症,或仅有其中的一、两个不典型病症;而许多患者没有任何病症;或以并发症就诊。第七页,共三十九页。年龄>45岁,假设空腹血糖≥5.6或随机血糖≥6.5,〔需做糖耐量试验。假设正常,应每隔2~3年复查。〕多食〔大量的甜食、高油脂食品、动物性食品、主食〕缺少活动肥胖〔包括体重(tǐzhòng)正常但有腹型肥胖者〕亲属中有患糖尿病者妊娠〔尤其是高龄妊娠〕、有巨大胎儿分娩史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空腹血糖受损〔IFG〕及葡萄糖耐量低减〔IGT〕经常发生低血糖者。每年筛查一次,最好测餐后2小时血糖。第八页,共三十九页。糖尿病的危害引起症状,使机体感觉不适。急性病发症:酮症、血糖过高、低血糖、感染慢性病发症:大血管损害:心、脑血管梗塞及下肢血管闭塞。微血管损害: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损害: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害。其他损害:高血压、血脂异常、皮肤病变、骨质疏松、性功能减退第九页,共三十九页。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的“五匹马车〞1、饮食治疗。2、运动疗法。3、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jiàoyù)4、药物治疗。5、病情监测。第十页,共三十九页。1、合理控制总热能根据不同的病人制定(zhìdìng)出相应的热能摄入量大局部病人应吃七、八分饱使体重到达或接近标准体重少年儿童及消瘦患者,应给予充足的热能适宜的三大营养素“热比〞〔蛋白质10~20%、脂肪20~25%、碳水化物50~60%〕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标准体重的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体重评价:超重25~28消瘦<18正常18.5~25肥胖>28标准(biāozhǔn)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评价:①正常体重:标准体重的±10%②超重:>标准体重10%③肥胖:>标准体重20%④消瘦:小于标准体重的20%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千卡/公斤.标准(biāozh卧床轻体力中体力重体体力形肥劳休1动5息20~25劳动30劳动35胖正15~20303540常消20~2535瘦4045~50注:1〕50岁以上,每增加10岁,热能(rènéng)相应减少10%。2〕女子热能相应减少一些。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适宜摄入量:选择淀粉类食物,防止单、双糖(shuānɡtánɡ)占总热能的50~60%左右一般人群每日相当主食在3~8两之间,多数在4~6两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减少油脂总摄入量限制(xiànzhì)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肥肉、禽类皮、黄油、棕榈油、椰子油等〕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应为1:1:1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能的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