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呼吸第一页,共三十三页。呼吸〔respiratory〕:机体(jītǐ)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循环呼吸的根本(jīběn)环节OO(xuèyèxúnhuán)CO肺肺换气组织细气胞体在血CO作用:摄入O2,排出CO2,进行气体交换。2组织换气肺通气内呼吸外呼吸222液中的运输第二页,共三十三页。一、肺通气(tōngqì)的原理〔动力与阻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dònglì)〔一〕肺通气动力第三页,共三十三页。肺内压和胸膜腔内负压第四页,共三十三页。胸膜腔:胸膜壁层与脏层间的一个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浆液作用:第五页,共三十三页。B、肺的弹性回缩力第六页,共三十三页。(tōngqì)来自肺组织来自胸廓(láizì)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约占总通气(tōngqì)阻力的第七页,共三十三页。70%肺的弹性阻力:吸气阻力,呼气动力。第八页,共三十三页。外表活性物质肺泡II型细胞〔大肺泡细胞〕产生的一类脂蛋白的混合物,60%为二软脂酰卵磷脂•第九页,共三十三页。其生理意义在于:第十页,共三十三页。(tánxìng)占总弹性阻力的30%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气道阻力的影响因素:(zǔlì)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呼吸过程中,气道半径的周期性变化:(bànjìng)临床发生呼吸困难时,为呼气相的呼吸困难更多的表现①气道跨壁压:吸气时,气道内压、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二.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功能残气量:(gōngnéng)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没有呼出的气量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肺泡通气量〔alveolarventilation〕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huànqì)(huànqì)气体交换的唯一动力:分压差•(jiāohuàn)气体分压=混合气体总压力×该气体所占容积百分比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一、换气原理:气D∝体扩散△P·S气体扩散速率T·A·d·√MW(qìtǐ)(yuánlǐ)S/√MW,为气体本身特性,COO的20。扩散系数:约为倍10.CO(qìtǐ)(2007)通过呼吸膜的速度比0快的主要原因是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22二、肺换气影响因素-物理因素:分压差、溶解度、温度等。(huànqì)•气体分压差决定气体扩散方向,并影响速度。(yǐngxiǎng)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二、肺换气影响因素通气血流比值:(yǐngxiǎng)/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V/Q=4.2/5=B.人体平卧时,平均(píngjūn)比值等于0.64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B.体育锻炼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心输出量降低(qìtǐ)一.氧气的运输(yùnshū)二.二氧化碳的运输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缺氧而非二氧化碳贮留的原因:换气功能障碍时,更容易发生(fāshēng)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1.氧气的分压差在肺泡和动脉血之间差异较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yǐngxiǎng)Hb对O亲和力升高,有利氧离曲线左移,502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yīnsù)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和二氧化碳分压A.C02分压降低B.pH值降低C.2,3一DPG降低D.温度降低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èryǎnghuàtàn)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碳酸氢盐〔88%〕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化学结合的运输形式(jiéhé)碳酸酐酶+HCOH碳酸氢盐:COHOHCO+(zǔzhī)在组织HbNHHOO在肺HHbNHCOOH++CO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释放23的远比结合的多-+223CO(xuèyè)1、CO2+22CO2是生理情况下调节呼吸最主要的体液因子;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2、缺O2缺氧时,可通过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2021.153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nèiróng)第五章呼吸。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吸气可达-100~-30mmHg,呼气90-140mmHg。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