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chuánbō)策略与方法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jiànkāng)教育所主任医师刘秀荣第一页,共四十三页。主要(zhǔyào)内容•健康教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健康传播的概念(gàiniàn)与分类•健康传播策略25/3/252第二页,共四十三页。环境时代1健康教育的作用1、天花免疫接种179622、第一个州卫生局18553633、外科消毒(xiāodú)1870亡年414、公共卫生服务1886率龄7525、城市卫生局标286、巴斯德牛奶消毒化17、公共卫生运动3死208、胰岛素问世4医药时代51、磺胺药102、青霉素环境(huánjì药物3、抗结核药ng)时代时代生活方式时代生活方式时代18751900192519501、心脏外科手术2、脊髓灰质炎疫苗3、冠心病保健4、心脏移植5、冠状动脉搭桥1980美国卫生(wèishēng)世纪25/3/253第三页,共四十三页。健康(jiànkāng)教育HEALTHEDUCATION健康教育是通过(tōngguò)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5/3/254第四页,共四十三页。健康教育(jiàoyù)的核心—行为(xíngwéi)干预25/3/255第五页,共四十三页。行为及其影响行为形成(xíngchéng)的因素第六页,共四十三页。行为(xíngwéi)概念•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行为分类:•外显行为:可以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言谈举止(yántánjǔzhǐ)。•内在行为: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意识、思想等。即心理活动。25/3/257第七页,共四十三页。(fāshēng)人类的任一行为发生过程S——P——R(STIMULATION)(PERSON)(RECTION)(刺激(人)(反应(fǎn(cìjī))yìng))25/3/258第八页,共四十三页。5.自我实现的需要:胜任工作、成就感4.尊重的需要:自尊自重、权威地位3.社交的需要(xūyào):友谊、情感、爱2.安全的需要(xūyào):人身安全、职业保障1.生理(shēnglǐ)的需要:吃、穿、住、睡、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的基本模式25/3/259第九页,共四十三页。生物性摄食(本能行为)睡眠性行为行为的分类攻击与自卫探究社会性追求刺激(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行为)观察与模仿认同对自身的客观奖罚与自我奖罚25/3/2510第十页,共四十三页。个体(gètǐ)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他律-中间-自律三个阶段,个体在此过程中选择性接受社会规范,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和价值,最终(zuìzhōnɡ)自觉地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25/3/2511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个体(gètǐ)社会化的过程•前习俗水平(0-9岁):是非好坏的标准着眼于具体行为结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这一水平的前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认为凡是受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免手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后一阶段是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认为凡是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都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习俗水平(9-15岁):是非好坏标准着眼于维持习俗秩序、社会舆论与他人愿望,认为凡是得到别人(特别是权威)承认,能使别人满意,符合社会习俗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后习俗水平:履行自己所选择的道德标准,根据社会契约或根据一般(yībān)的原则和正义去行为。25/3/2512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个体(gètǐ)社会化的结果•顺从的人;•能够适应(shìyìng)社会环境的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不能适应的人•违抗的人。25/3/2513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社会行为的造就(zàojiù)环境•家庭:言传身教•学校(xuéxiào):•教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独立地位。•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健康信息;•提供不同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直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工作单位、社会团体:鼓励与约束•非正式团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5/3/2514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人类行为的主要(zhǔyào)特点•生物性特点;•人类行为(xíngwéi)受心理活动的调节;•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人类行为的可塑性。25/3/2515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