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治疗中枢神经(gāoděng)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玲第一页,共三十页。(xuéxí)l.熟悉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响及本卷须知。2.了解卡比多巴及苯海索的抗帕金森病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3.了解其他(qítā)抗帕金森病药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第二页,共三十页。第一节抗帕金森病第三页,共三十页。颤抖着点燃亚特兰大奥运会主火炬(chàndǒu)第四页,共三十页。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jíbìng)。老年人多发三个主要病症:1.静止性震颤2.肌僵直3.运动缓慢(chíhuǎn)4.共济失调此外还常有智能减退、痴呆及记忆障碍等病症第五页,共三十页。药物:拟多巴胺药和中枢抗胆碱药(yàowù)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hánliàng)降低,多巴胺神经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占优势,产生肌张力增高的病症.第六页,共三十页。第七页,共三十页。由酪氨酸羟化而来,是体内合成NA的中间物。左旋多巴【药动学】第八页,共三十页。吸收:口服吸收容易代谢:肝脏、心、肾、肠中多巴脱羧酶代谢为多巴胺,1%(gānzàng)进入中枢而发挥作用。α-甲基多巴肼可提高作用.排泄:肾脏【作用(zuòyòng)与用途】1.抗帕金森病:被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shèqǔ),脱羧为多巴胺补充递质。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特点: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对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响无效(原因:氯丙嗪阻断DA受体)。①轻症较好,重症较差,治疗效果与残存神经元数量有关②肌肉僵直、运动困难好,震颤(zhènchàn)差2.肝昏迷:伪递质学说;不能改善肝功能。③起效慢,药后2~3周。最大疗效1~6个月。第九页,共三十页。【不良反响】消化道病症:80%与CTZ有关。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精神病症:兴奋(xīngfèn),焦虑等。舞蹈症开关反响第十页,共三十页。卡比多巴作用:是较强的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抑制多巴在外周转化为多巴胺。与左旋多巴合用,提高脑内多巴胺的(tígāo)浓度,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第十一页,共三十页。溴隐亭、金刚烷胺溴隐亭特点:是多巴胺受体冲动剂。用于:帕金森氏病,疗效与左旋多巴相似.肢端肥大症〔抑制生长素分泌(fēnmì)金刚烷胺特点:1.作用强度弱于左旋多巴,强于中枢抗胆减药。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降低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响。2.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用药数天即可获最大疗效。第十二页,共三十页。二、中枢(zhōngshū)抗胆碱药苯海索(安坦)特点:①作用(zuòyòng)弱于阿托品、左旋多巴及金刚烷胺②对震颤疗效较好,对僵直及运动缓慢较差③对抗精神病药所致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有效④用于轻症患者⑤不良反响比阿托品弱,但仍有口干、散瞳、尿潴留等。第十三页,共三十页。患者(b,ìn男gl,ì)68岁。于5年前出现右上肢不自主震颤,以手指表现明显,用力持物及夜间睡眠(shuìmián)时震颤消失。近2年来右上肢震颤加重,且左上肢亦出现轻度震颤,服用苯海索(1mg,3次/日)2个月,病症无明显变化,因排尿不畅而停用。1年前出现四肢僵硬、行动缓慢、表情呆板、言语减少,伴有记忆力、计算力下降。体格检查:神志清醒,表情冷淡,双上肢可见静止性震颤,左手可见“搓丸样〞动作,四肢肌张力稍增强,“慌张步态〞,浅感觉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脑CT示轻度脑萎缩。诊断:特发性帕金森病。治疗:①美多巴62.5mg,3次/日,餐前1小时服药,服用7天后疗效不佳,增加剂量至125mg/次,3次/日。②注意日常生活功能锻炼。1.对帕金森病的患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2.服用美多巴应注意什么?第十四页,共三十页。第二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zhìliáo)第十五页,共三十页。1.定义:老年性痴呆可分为(fēnwéi)阿尔茨海默痴呆〔Alzheimer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混合性痴呆,其中AD最为常见,约占70%。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sǔnhài)为主的CNS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中枢的胆碱能功能缺乏,大脑萎缩,脑组织内出现老年斑、脑血管淀粉样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