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一、土方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沟槽开挖质量通病及防治(1)现象存在边坡塌方、槽底泡水、槽底超挖、槽底土基受冻、槽边堆土不符合要求、沟槽开挖断面不符合要求等现象。(2)原因分析①为减少挖土工作量未按照槽深及土质特性放坡,未预先采取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土层浸湿或槽边堆积物过高,负荷过重均会使土体失稳造成边坡塌方。②天然降水或其他客水流进沟槽导致槽底土基浸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③测量放线的失误或采用机械挖槽时,一次开挖到位,机械操作人员与现场指挥人员配合不协调均会导致局部超挖,造成设计高程以下土层被挖除或受到扰动。④槽底土基受冻一般是由于在低温下开挖沟槽,挖槽见底后未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同时又未采取覆盖防冻措施所致,最终造成冻土层融化后降低基地的承载力。⑤槽边堆土过高或开挖断面过小均是由于施工人员为省工省力,变相偷工减料所谓,往往是在降低工程质量和施工平安系数而节省施工工期和本钱。(3)预防措施①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及工序报验制度,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开挖前必须根据沟槽深度及土质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坡度,有地下水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同时对槽边堆土实施严格的限制。②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特别在雨季施工,排水设备性能及数量必须保证。③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落实测量复核制度,采用机械开挖时设计高程以上应预留20cm土层,待人工清挖。④做好施工技术预控工作,如挖槽见底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应保存30cm土层作为防护层,或槽见底后采用塑料布或草帘保护基层,防止受冻。⑤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施工平安意识,有效防止平安事故的发生。〔二〕沟槽回填质量通病及防治(1)现象存在沟槽沉陷,管道碰、挤压变形等现象。(2)原因分析①沟槽沉陷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1、松土回填、未分层夯实,或虽分层但超厚夯实,一经地面水浸入或地面荷载作用造成沉陷。2、沟槽中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去除和认真处理,虽经夯打,但在饱和土上不可能夯实,有机物腐烂必然造成回填土下沉。3、回填土含水率过大,造成夯实质量达不到要求。4、使用压路机碾压回填土的沟槽,检查井及沟槽边角碾压不到位又未采用小型夯具夯实,造成局部漏夯。②管道碰、挤压变形有以下原因造成1、回填管腔时,人工或机械运送土方将管带、根底管座或沟墙挤压变形,造成管道中心位移。2、使用推土机运送土方,压路机动力夯实时,将管体压裂。(3)预防措施①沟槽沉陷预防措施1、要分层铺土进行夯实。2、沟槽回填前需清理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及大于10cm干硬土块含水量大的粘土块及冻土块3、回填土料应在最正确含水量和接近最正确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夯实。4、铺土应保持一定的坡势,不得带水回填,严禁使用水沉法。5、凡在检查井周边及沟槽边角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机动夯及人力夯等补夯措施,不得出现漏夯。6、非同时进行的两个回填土段搭接处,应将每个夯实层留出台阶状。②管道碰、挤压变形1、沟槽回填土工序应认真对待,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重要内容,既要保证管道平安,结构不被破坏,又要保证上部修路时及放行后的平安。2、胸腔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填土时,应做到分层回填,两侧同时进行回填夯实,高差不得超过30cm,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石、石块及大于10cm冻土块,管座砼强度达5Mpa以上方能回填。3、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要用木夯夯实,胸腔部位以上回填土,当使用重型压实机械或有较重的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顶以上必须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二、管道根底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砼平基管座质量通病及防治(1)现象拆模后存在蜂窝孔洞甚至砼松散,砼管基外形观感差,甚至施工过程中就出现损坏、断裂现象。(2)原因分析①砼管基施工时不使用振捣器而使用铁锹拍打振实;②管基施工过程中有意偷工减料,管基厚度大部或局部小于设计厚度;③管基浇筑后养护时间〔强度〕不够即进行下道安管工作。④管基施工过程中存在拖泥带水浇筑管基砼现象;⑤管座与平基之间不凿毛甚至出现夹土现象。⑥钢筋砼管基施工过程中钢筋配筋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