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FS2022]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一.前言2001年5月,我国第三届全国心力衰竭会议曾提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007年公布的国内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也对该问题进行详细阐述。由于对心力衰竭机制研究不充分,难以便捷准确地评估心室舒张功能,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始终不统一。2007年欧洲心脏病协会〔Associations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发布新的专家共识,标准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几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进展,有必要更新我国的专家共识。2005年ESC及美国心脏病学会〔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的指南均放弃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提法,改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heartfailurewithnormal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NEF〕或左心室射血分数尚保存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PEF〕。名称的改变与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singlesyndrome〕还是两个综合征〔twosyndrome〕的观点及争论有关。一个综合征:舒张功能不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舒张功能正常→受损→收缩功能不全的连续的过程,即由HFNEF逐渐演变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withreduced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REF〕。支持证据包括:〔1〕HFNEF患者即使左心室整体收缩做功正常,但已有组织多普勒左心室长轴速度降低,组织多普勒速度从HFNEF到HFREF呈连续性的下降;〔2〕收缩性心力衰竭也伴有舒张功能不全,而且舒张功能不全与病症相关性好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起源与所有的心力衰竭没有差异,即胶原在间质沉积的增加和细胞基质蛋白的改变;〔4〕HFNEF患者左心室容积已有增加,提示该类患者实际上已经出现左心室重构;〔5〕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逐步从向心性重构进展为离心性重构。基于上述原因,目前难以严格界定舒张功能不全在心力衰竭开展中的作用,因此将射血分数未降低的那局部心力衰竭患者称为HFNEF或HFPEF比舒张性心力衰竭更恰当。所谓两个综合征是指心力衰竭不是单一综合征而是两个综合征,一种LVEF降低,另一种LVEF正常但存在特殊机制引起舒张功能不全。支持证据包括:〔1〕收缩性心力衰竭表现为离心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室壁重量/容积比值低〕,舒张性心力衰竭为向心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室壁重量/容积比值高〕;〔2〕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肥大伴肌丝密度高,收缩性心力衰竭肌丝密度低;〔3〕舒张性心力衰竭离体心肌细胞静息张力更高,并导致在体心肌僵硬度更大;〔4〕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的肌联蛋白呈现不同的构型变化,收缩性心力衰竭向顺应性更好的方向表达,而舒张性心力衰竭与之相反;〔5〕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表达形式不同,舒张性心力衰竭基质金属蛋白酶下调,抑制物上调,基质降解减少,收缩性心力衰竭与之相反;〔6〕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传统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有效的药物无反响,这些都提示两者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基于上述争议,结合最新欧美指南和共识,本共识采用HFNEF和HFREF取代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但这并不说明有关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还是两个综合征的争论已经结束。二、流行病学2004年国内研究发现HFNEF占全部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34.1%。国外假设干临床研究中对HFNEF在心力衰竭中所占的比例均有不同,其范围为40~71%〔平均56%〕。住院病人中该比例有所降低24~55%〔平均40%〕,社区人群中更低。与HFREF相比,HFNEF患者年纪更大,女性和肥胖患者更多,高血压病和心房颤抖更常见,合并冠心病相对偏少。单纯HFNEF和HFREF患者的发病率、住院率以及医疗费用相似,但报道的死亡率差异较大。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HFNEF和HFREF的年死亡率分别为8.7%和18.9%,对照组分别为3%和4.1%。两项近期的大规模研究发现,HFNEF的死亡率略低于HFREF,分别为22~29%和26~32%。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院内并发症在两者间无差异。但在已过去的二十年中,HFREF的生存率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