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导学案编写:黄春凤日期:2013/10/13?病梅馆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以〞、“绳〞、“夭〞、“病〞、“泣〞、“顺〞等,沉淀语言知识。2、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3、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进的强烈愿望。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进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那么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进主义思想。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政治改进运动起了推动作用。2、背景简介: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我劝天公重抖擞,。上面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以及后来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以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残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既对清王朝的专制主义极度不满,也渴望能涌现出大批力矫时弊、拯救中国的人才。?己亥杂诗?和?病梅馆记?都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二、学法指导〔一〕文体特点:记: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对某事、某物的态度、评价、情感等。〔二〕理解文意:1、通读全文,查阅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在课本上批注不理解的字词。2、概括段意,梳理行文思路。三、课堂探究〔一〕把握主旨〔写什么〕1、作者为什么要辟“病梅馆〞?2、为何会产生病梅?1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导学案编写:黄春凤日期:2013/10/133、夭梅、病梅的手段是什么?造成什么后果?4、目睹梅花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哀,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其表现怎样?请用三个字来概括。〔二〕体悟写作特点〔怎么写〕5、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6、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写表格,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龚自珍?咏史?这样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字面义比喻义梅病梅文人画士〔明告者〕:曲、欹、疏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疗梅的措施: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三〕、理解与迁移21世纪是知识与人才的世纪,目前我国在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但我们在培养使用人才,如何对待人才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请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才?〔演讲话题〕三、收获与感悟1、对文本的理解与得到的启示2、疑惑之处四、稳固与拓展〔一〕积累实词,归类虚词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并指出其用法:1、心知其意〔〕2、以绳天下之梅也〔3、斫直、删密、锄正〔〕4、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5、夭其稚枝〔6、而江浙之梅皆病〔〕8、纵之顺之〔〕9、必复之全之〔〕〕〕10、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说出以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梅以曲为美,直那么无姿〔〕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2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导学案编写:黄春凤日期:2013/10/13以夭梅病梅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