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广州市第五中学马丽娜一、说教学设计〔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理解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情感性目标:①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②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3、能力性目标:①尝试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③通过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二〕说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第2课时。本实验是一个“探究实验〞,实验的本身很简单,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讨论和得出结论等探究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关于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教材安排:通过“问题探讨〞展示渗透作用的现象和认识半透膜,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实验,认识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案例。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能够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学会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说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新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初步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具备相关的能力。在初中生物学习中也奠定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本课通过探究性活动,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学生的个性开展和群体提高通过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方面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根底,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群体的水平。〔四〕说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发生改变,角色必须变换,由原来课堂的绝对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原来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和所有学生平等的地位。为此,本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中对原教材作了改动,目的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具体见“教学流程〞〕:同时,设计中要表达新课标中“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开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开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开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最后,因为该课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应针对新课标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十一项要求〞进行。2、教学方法自主型与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相结合。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实物投影仪、显微投影仪等4、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1、完成题目:关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例子,你想了解些什么?〔每人自己拟定,小组讨论后把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写在A3白纸上,并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和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写在A3的白纸上〕。2、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确定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把预期实验的结果写在之前的A3纸上,交老师检查。老师只对实验方案中明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错误提供指导意见,对实验的材料、步骤、结果的预测不做过多的评论。3、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自行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药品。〔教师准备浓度为0.1-0.8g/ml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清水、酸、碱等常用的药品和用具,放在公共药品桌供同学们自由选择。〕4、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使各小组内有不同能力的同学,相互之间可以学习、模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