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ūxīxìtǒnɡ)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页,共二十二页。(fābìng)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yībān)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七大类:1、生物性因素2、理化因素3、营养性因素4、遗传因素5、先天性因素6、免疫因素7、社会心理因素第二页,共二十二页。2、病理表现:疾病发生开展的过程和原理。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包括病症与体征。1、病症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不舒服(shūfu)。如肚子疼、头疼等。2、体征是医生通过视、触、叩、听查到的。如面色发黄、眼结膜充血等。4、并发症: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开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病症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可能有幽门梗阻、胃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第三页,共二十二页。5、实验室检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bìnglǐ)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病症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第四页,共二十二页。6、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鉴别诊断:一些病症、体征不典型的病例,需要经过与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疾病详细比照(duìbǐ),逐个排出后得出诊断的方式。7、治疗与预防采取措施消除病因,解除和缓解病痛,防止疾病再次发生。第五页,共二十二页。(shànghūxīdào)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xìjūn)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第六页,共二十二页。(bìngyīn)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lǎoyòu)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病。第七页,共二十二页。流感病毒第八页,共二十二页。(liúxínɡbìnɡxué)流行病学本病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bìngdú)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屡次发病。第九页,共二十二页。(bìnglǐ)病理(pòhuài)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第十页,共二十二页。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一、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病症为主要(zhǔyào)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病症,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yǐnqǐ)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