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zhǐtònɡ)疗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第一页,共五十三页。癌痛的现状(xiànzhuàng)•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死亡600万以上•中国现有癌症患者26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180余万人•每一天他们在遭受癌痛折磨-全世界至少500万人-中国至少100万人•尽管发达国家(fādáɡuójiā)重视癌痛治疗,仍有50-80%癌症患者未获完全缓解疼痛李同度:《疼痛(téngtòng)的药物治疗》第二页,共五十三页。我国癌症(áizhènɡ)现状•我国肿瘤死亡率140万/年,为人口死亡原因的首位•现有癌症患者200多万•癌痛发生率62%•30%重度疼痛,30%中度疼痛,40%轻度疼痛•癌症死亡占全部(quánbù)死亡人口的百分率:发达国家:20%发展中国家:18%摘自:全国(quánɡuó)癌症止痛姑且息治疗培训班教材,1998,12:1第三页,共五十三页。疼痛(téngtòng)的机理疼痛是由疼痛感受器,传导(chuándǎo)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A-d纤维新发的、尖刺样局限性疼痛有害刺激局部组织损伤痛感受器疼痛中枢继发的、烧灼样酸痛机械损伤温度变化释放降低痛阀物皮肤、内脏、C纤维脊髓化学因素质肌肉、骨、关丘脑PG、K+、5-节大脑HT缓激肽、组织胺等痛感受器为游离(yóulí)的神经末梢。A-d神经纤维有髓,传导速度快(35M/sec)定位明确,C纤维无髓,传导速度慢(0.5M/sec),定位模糊。第四页,共五十三页。疼痛(téngtòng)的分类•急性疼痛:多起源于新近的躯体损伤,是损伤的直接作用,如手术、创伤(chuāngshāng)后疼痛等•慢性疼痛:多数与以往的损伤有关,但不仅是损伤本身的影响,还受许多其它的因素影响罗爱伦,叶铁虎。《将疼痛治疗(zhìliáo)推向一个新阶段》第五页,共五十三页。疼痛(téngtòng)的分类•躯体痛:为伤害性刺激激活皮肤、筋膜、肌肉、骨骼等组织中的特异感受器所致。疼痛部位定位一般比较明确,可表现为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如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术后伤口的疼痛。•内脏痛:不能准确定位,有牵涉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空腔脏器平滑肌痉挛、膨胀、缺血、肠系膜牵拉等都可引起内脏痛。•神经病性痛: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损伤所致。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jǐsuǐ),手术、放化疗引起的神经损伤都可导致神经病性痛。表现为烧灼样、触电样痛,束带样感觉。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第六页,共五十三页。癌痛原因(yuányīn)构成•直接由癌症引起:骨痛、肿瘤浸润神经或空腔脏器等,占80%•由癌症治疗(zhìliáo)引起:手术、放疗、化疗,占10%•与癌症相关的疼痛:便秘、褥疮、肌痉挛等,占8%•由非癌症相关疾病引起:痛风、关节炎等,占2%第七页,共五十三页。什么(shénme)是疼痛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shízhì)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摘自:《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第八页,共五十三页。评估疼痛(téngtòng)程度的分级法(1)简易疼痛强度(qiángdù)分级法(VRS)0级:无痛1级(轻度):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干扰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yánzhòng)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第九页,共五十三页。评估疼痛(téngtòng)程度的分级法(2)•数字分级法(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bùtónɡ)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无痛最剧烈疼痛0为不痛,1-4为轻度(qīnɡdù)痛,5-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第十页,共五十三页。疼痛(téngtòng)评估的步骤•相信病人的主诉•详细询问病史•疼痛病史•精神状态评估(shénjīngxìtǒng)•)及辅助检查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癌痛治疗(zhìliáo)方法•癌症治疗•镇痛药物治疗•神经阻滞(zǔzhì)•理疗•心理治疗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理想的镇痛(zhèntònɡ)药物1具有高选择性,强效镇痛作用;(yònɡyào)2用药后迅速达到有效镇痛效应;3用药间隔时间长,稳态血浆浓度确保有效镇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