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áizhènɡ)疼痛诊疗规范(2011版)余宗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E-mail:Yahoo.com.cn1第一页,共三十七页。内容1定义2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3癌痛评估4癌痛治疗5患者及家属宣教第二页,共三十七页。疼痛(téngtòng)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gǎnshòu),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主观感觉“疼痛是一种,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摘自: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第三页,共三十七页。影响疼痛(téngtòng)的因素衰弱的症状非癌症(áizhènɡ)疾病治疗副作用癌症(áizhènɡ)躯体(qūtǐ)来源失去社会地位官僚作风造成失误失去工作(威信、收朋友不探视入)压抑总疼痛愤怒推迟诊断家庭中的地位庸医慢性疲劳、失眠治疗失效身体变形忧虑担心疼痛医院及家庭护理家庭经济担心家庭身体失控担心死亡不确定的未来精神不安、内疚第四页,共三十七页。二、癌痛病因(bìngyīn)、机制及分类第五页,共三十七页。(一)癌痛的病因(bìngyīn)•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huàliáo)药物治疗后产生;•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第六页,共三十七页。(二)疼痛(téngtòng)的分类•依病理学特征,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两类的混合型疼痛•依持续时间和性质,分为急性疼痛(短期存在,少于2个月)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或以上)•特殊(tèshū)疼痛类型反射性疼痛、心因性疼痛、躯体痛、内脏痛、特发性疼痛等第七页,共三十七页。(三)疼痛(téngtòng)发生机制疼痛是由痛觉感受器,传导(chuándǎo)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A-纤维有害刺激局部组织损伤痛觉感受器疼痛新发的、尖刺样局限性中枢疼痛机械损伤释放降低痛阈皮肤内温度变化物质脏肌肉继发的、烧灼样酸痛化学因素PG、K+、5-骨关节HT缓激肽、组C纤维织胺等脊髓丘脑大脑痛觉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A-神经纤维有髓,传导速度快(35M/sec)定位明确C纤维无髓,传导速度慢(0.5M/sec),定位模糊第八页,共三十七页。三、癌痛的评估(pínɡɡū)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dòngtài)评估”的原则第九页,共三十七页。(一)常规(chángguī)评估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bìnglì)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性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肿瘤急症)。第十页,共三十七页。(二)量化评估(pínɡɡū)数字(shùzì)分级法(NRS)视觉(shìjué)模拟法(VAS)主诉疼痛程度疼痛不影响睡眠→轻度疼痛分级法(VRS)疼痛影响睡眠→中度疼痛无法入睡→重度疼痛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三)全面(quánmiàn)评估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lèixíng),疼痛发作情况,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四)动态(dòngtài)评估原则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chíxù)、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chéngdù)、性质变化•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四、癌痛的治疗(zhìliáo)•方法: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共识: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目标:持续、有效缓解疼痛控制药物不良反应(jiàngdī)降低疼痛及治疗所致心负理担提高生活质量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一)癌痛治疗(zhì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