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的钥匙掌握(zhǎngwò)在自己手中第一页,共六十五页。2013年7月目录人的四种年龄健康新概念(pínghéng)——人类健康第一需要心理平衡常见慢性病的心理调适第二页,共六十五页。人的四种(sìzhǒnɡ)年龄第三页,共六十五页。“人到70古来稀”已经成为历史北京城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6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2.8岁相比,人均寿命增加(zēngjiā)了26.8岁,居全国之首。“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七十小老弟,六十摇篮里”第四页,共六十五页。龄(niánlíng自然年)体质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确定人的四种年龄标准第五页,共六十五页。自然(zìrán)年龄——实际的年代年龄。体质年龄——指人的身体状况,包括人体细胞、器官的功能状态,如心肺功能、平衡感、柔韧度、敏捷度、耐力、爆发力等。第六页,共六十五页。心理年龄——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社会年龄——指一个人是否能够与社会融合,和大家一起学习、活动,力所能及(lìsuǒnéngjí)地为社会做些贡献。第七页,共六十五页。自然年龄是父母给的,我们(wǒmen)自己掌握不了,但人的心理年龄、体质年龄、社会年龄是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改变这三种年龄,反作用于生理年龄,推迟衰老。第八页,共六十五页。提高(tígāo)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学会自我保健,把健康和生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第九页,共六十五页。健康(jiànkāng)新概念第十页,共六十五页。没有(méiyǒu)病=健康能吃能喝=健康面红、体胖=健康错误的观念第十一页,共六十五页。(xīnlǐ)—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WHO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心理疾患的时期第十二页,共六十五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jíbìng)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综合起来——身心健康。概念:第十三页,共六十五页。健康不代表一切,但是,没有(méiyǒu)健康就没有(méiyǒu)一切;不是一蹴即成;不会一劳永逸。特点第十四页,共六十五页。1.积极锻炼身体是保证(bǎozhèng)身心健康的首要途径;2.加强脑力运动是增强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退的关键;3.获得健康的金钥营匙养合理,膳食平衡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4.乐观情绪是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5.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则。第十五页,共六十五页。心理平衡——人类健康(jiànkāng)第一需要。第十六页,共六十五页。“一种美好的心情胜过口服(kǒufú)良药更能解除人们的疲惫和痛楚。”“对人的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第十七页,共六十五页。马克思美国某医院门诊调查门诊病人其中65%发病原因与社会逆境有关。(被盗、受辱、失业(shīyè)、挫折、经济困难等)。500名肠胃病75%与情绪有关。英(60年代)250名肿瘤156病前有重大精神90年上海81.2%肿瘤负性生活事件我国90年代70-80%肿瘤有精神压抑第十八页,共六十五页。怎样判断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人士的特征: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快乐的人他(她)有所爱,也被人爱他(她)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gōngzuò),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他(她)能够洞察外部世界,并对自己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回应,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他(她)不会随意夸大或任意贬低自己的能力他(她)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第十九页,共六十五页。面对人生压力(yālì):有自信心和坚定持久的意志,这样才能使精神处于比较平静状态,从而使体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功能,减少疾病发生,遇到挫折和不幸要冷静。从失意的痛苦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以利再战,还可以通过体育心理健锻康需要自己炼去争取达到意志和自信心的锻炼。第二十页,共六十五页。情绪和情感:愉快、赞叹、欣赏良好积极情绪能使血液中产生内啡肽对健康非常有力,愤怒、焦急、恐惧、悲伤不满、嫉妒往往刺激人体器官,肌肉和内分泌腺,易诱发多种疾病(jíbìng)。要学会控制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