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查(jiǎnchá)第一页,共九十一页。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leukocyte,LEU)————外周血的有核细胞(xìbāo),相当于红细胞的0.1%~0.2%.第二页,共九十一页。白细胞的组成(zǔchénɡ)白细胞粒细胞中性(zhōngxìng)粒淋巴细胞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suānxìnɡ)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第三页,共九十一页。全能(quánnéng)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línbā)系干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T淋巴(línbā)B淋巴系祖细胞GM-CSF系祖细胞原粒细胞T原淋巴细胞B原淋巴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单核细胞中幼粒细胞幼单核细胞晚幼粒细胞T幼淋巴细胞B幼淋巴细胞杆状核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粒细胞第四页,共九十一页。第五页,共九十一页。白细胞的功能(gōngnéng)——白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等异物(yìwù)入侵的主要防线第六页,共九十一页。中性(zhōngxìng)粒细胞(Neutrophil,N)具有趋化、变形、黏附、吞噬、杀菌作用,防御(fángyù)和抵抗病原菌侵袭第七页,共九十一页。淋巴细胞(Lymphocyte,L)B细胞浆细胞生成Ab体液(tǐyè)免疫T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免疫第八页,共九十一页。单核细胞(Monocyte,M)吞噬,杀灭病原体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处理(chǔlǐ)抗原第九页,共九十一页。嗜碱性(jiǎnxìnɡ)粒细胞(Basophil,B)通过释放嗜碱性颗粒(组胺、肝素(ɡānsù)、慢反应物质等)参与超敏反应第十页,共九十一页。嗜酸性(suānxìnɡ)粒细胞(Eosinophil,E)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héchéng)和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破坏组胺,限制过敏反应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一、白细胞计数(jìshù)(whitebloodcellcount,WBC)第十二页,共九十一页。显微镜计数法(目视计数法)简便易行,可用于血液(xuèyè)分析仪的校准;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准确性较差。仪器计数法速度快,重复性、准确性好;需特殊仪器,受人为因素或病理情况(qíngkuàng)的影响。第十三页,共九十一页。临床意义白细胞数>10×109/L为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白细胞数<4×109/L为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主要受中性(zhōngxìng)粒细胞数量的影响包括生理性/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减低第十四页,共九十一页。二、白细胞分类(fēnlèi)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第十五页,共九十一页。W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zǒngshù)DC: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DCpercent(%)Absolutevalue(×109/L)第十六页,共九十一页。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法检测原理(yuánlǐ):将血液制成薄膜,经Wright(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的百分率,同时观察形态有无异常,结合白细胞计数,算出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第十七页,共九十一页。方法学评价(píngjià)显微镜分类法:(jīngdiǎn)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是经典的白细胞分类法,分类的同时可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操作费时,影响因素较多,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第十八页,共九十一页。血液分析仪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可对异常结果报警,适合于健康筛查。对于某些(mǒuxiē)细胞(如:白血病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不能识别。第十九页,共九十一页。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xíngtài)特征细胞直径形态胞质细胞核形染色质(μm)圆形弯曲呈杆状、带状、蜡肠样粗糙,深紫红色中性杆10~15圆形粉红色。颗粒量多、细分2~5叶。杆状5~粗糙,深紫红色状核小、均匀、紫红色8%,2叶30~35%,3叶中性分10~15粉红色。颗粒量多、细40~50%,4叶15~20%粗糙,深紫红色叶核小、均匀、紫红色,5叶<0.5%,6叶0%多分2叶,眼镜形粗糙,深紫红色嗜酸性13~15圆形着色不清。颗粒橘黄、粒细胞粗大、整齐排列、均匀核形因颗粒遮盖而不清晰深紫红色,粗糙成圆形充满胞质块,核外缘光滑嗜碱性10~12圆形、椭圆形、肾形粒细胞圆形或椭圆着色不清。颗粒紫黑色疏松网状,淡紫红形、量少、大小不均、排肾形、山字形、马蹄形、扭色,有膨胀和立体淋巴细6~15列杂乱、可盖于核上曲折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