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与新诊断技术(jìshù)进展王甦民2012年4月第一页,共七十四页。(sāndà)•挑战:耐药结核病、HIV/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移民(流动人口)1、全球结核病控制的三大2、我国结核病疫情依然严重••3、目前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足第二页,共七十四页。第三页,共七十四页。•结核分枝杆菌属原核生物界、厚壁菌门、裂植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种类甚多,目前(mùqián)已命名的有200多种,一般可分为缓慢生长和快速生长两大类。第四页,共七十四页。结核菌生长缓慢,在一般培养基上分裂一代需要10-20小时细胞壁厚度为10~35nm,较一般细菌的细胞壁厚,含有大量脂类,具有坚韧性和疏水性。抗酸性是分枝杆菌的重要(zhòngyào)特征。第五页,共七十四页。•细菌学检查(jiǎnchá)是结核病最客观、最科学和最重要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工具。因此结核病的实验室检验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第六页,共七十四页。•不易于标准化dào)30%)•操作误差较大(可达到(dá1、个人操作误差对结果的理解差异可影响检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参考或指导意义。2、标本性状3、标本来源•第七页,共七十四页。主要的细菌学检验(jiǎnyàn)技术1、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技术2、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技术3、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技术4、药物(yàowù)敏感性实验技术5、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技术第八页,共七十四页。(shōují)•,特别是痰标本的采集、保存标本的收集制片和染色过程的标准化•读片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标准化••对结果的理解第九页,共七十四页。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痰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jiēguǒ)时参考。容器上应注明与检验单一致的病人姓名、编号及日期。不能及时检验的痰标本应置4C冰箱保存,如需转运,外送前要认真核对检验单与痰瓶上标注,放在专用的转运箱内运送。(bǎocún)第十页,共七十四页。第十一页,共七十四页。查痰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痰检可以知道您是否痰中带菌。如果痰中带有结核菌说明您患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应该及时遵医嘱治疗。送检痰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请您一定按照下列要求和方法留取合格的痰标本。每个痰盒应分别留取1~2口痰,请不要将1口痰分开放到2或3个痰盒中。•正确的咳痰方法:1、咳嗽前应缓慢地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2、躯干(qūgàn)略向前倾,两侧手臂屈曲,平放在两侧胸壁下部,内收并稍加力。3、咳嗽时腹肌用力快速收缩,使腹壁内陷。一次深吸气,可连续咳嗽三声。4、停止咳嗽后,收缩腹肌将剩余的气体尽量呼尽。5、重复缓慢吸气动作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的动作。•注意:部分人如果忽然深吸气容易诱发咳嗽,您可以尝试缓慢或分几次吸气,争取肺泡内充分充气,以增加咳嗽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一气呵成。同时,也可以叩击前胸,或由家属协助叩击后背胸壁。这样震动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能够增加咳嗽排痰的力度。第十二页,共七十四页。•萋尔-尼尔逊氏(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热染法)第十三页,共七十四页。操作(cāozuò)流程涂复自痰红盐美然膜加流酸流兰流干热水酒水复水燥自初冲精冲染冲然洗染脱洗30洗镜干分5色秒检燥钟第十四页,共七十四页。载玻片(一)新载玻片必须经95%乙醇脱脂,检查无划痕后方可使用。(二)一张载玻片只能涂抹1份痰标本。(三)载玻片只允许一次性使用,严禁清洗后重复用于AFB检查。(四)载玻片正面一侧1/3处标注实验室序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无磨砂面,必须使用玻璃刻刀注明编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有磨砂面,可使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直接(zhíjiē)书写)。(五)载玻片正面另一侧2/3中央处均匀涂抹成面积为10×20mm的卵圆形痰膜。第十五页,共七十四页。染色(rǎnsè)(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wánchéng)染色程序。(二)染色后的痰膜应呈均匀亮蓝色,无红色斑块。(三)将染色后的玻片放置在报纸上,如果透过痰膜不能分辨报纸上的文字,则表明该玻片涂抹过厚,或染色过程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