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yīn)血便原因待查儿科第一页,共四十页。(fùtònɡ)主诉:腹痛6小时伴血便3次(shénme)问题1:什么是便血?第二页,共四十页。知识点第三页,共四十页。(rúhé)问题2:如何判断出血部位?(xuèyè)便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的高低、出血量的多少及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1.肛门、直肠下段出血常为鲜红血便或血液附着在成形粪便的表面,临床以肠道感染及结肠息肉比较常见;2.结肠上段出血时,血液常和粪便均匀混合,呈酱红色;小肠出血如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排出柏油样大便,若出血量多,排出较快,也可排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最常见的是梅克尔憩室炎并出血;3.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和柏油样便,柏油样便比黑便出血量大,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第四页,共四十页。(rúhé)问题3:如何判断出血量?临床上对出血量的精确估计相当困难,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别是对血压、脉搏的动态观察。根据患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测定,可估计失血的程度。当出血量达20mL时,粪便潜血试验可阳性,出血量达50~70mL,即可出现黑粪,一般认为出血量不超过20%者,由于轻度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间液及脾(fálì)脏贮存所补充,多无明显症状。当出血量超过20%,患儿可有头昏、乏力、心悸、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大量出血时可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性贫血和氮质血症。第五页,共四十页。知识点大量出血早期识别:第六页,共四十页。第七页,共四十页。大出血诊断标准(1)①循环血量减少30%~40%;②血压(收缩压)<9.31kPa(70mmHg);③全身情况不稳定,皮肤苍白,有虚脱及缺氧表现。(xūtuō)12(2)①临床处于休克状态;②红细胞压积<0.28;③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3×10/L;④循环血量丧失30%以上。休克指数通过计算休克指数可反映出血程度休克指数=脉率/血压正常为0.5,1.0则失血量为血容量的20%~30%,~1.5提示血容量丧失30%~50。第八页,共四十页。问题4:儿童出现消化道出血应考(kǎolǜ)虑考虑哪些疾病?对于一个急性腹痛伴便血的年长儿应考虑到四方面疾病:1.消化道局灶性病变2.出血和凝血障碍性疾病3.毛细血管通透异常性疾病4.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yuányīn)其中消化道局灶性病变是引起儿童急性腹痛伴便血的主要原因。因此进一步询问病史应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第九页,共四十页。(xúnwèn)问题5:询问病史应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第十页,共四十页。5.是否有出血性皮疹,鼻出血等表现。用于鉴别是否为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所致便血。(duìchèn)6.是否有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样皮疹。是否有关节肿痛。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用于鉴别是否为过敏性紫癜所致消化道出血。7.是否有频繁呕吐,腹胀。腹痛是否呈持续性且阵发加剧。用于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所致便血。8.腹痛是否剧烈。是否向肩背部放射并伴有黄疸。发病前是否有暴饮暴食进食大量高脂类食物史。用于鉴别是否为急性胆囊炎,胰腺炎所致消化道出血。第十一页,共四十页。(xúnwèn)病史询问结果(xiǎoshí)患儿于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位于左中上腹,呈阵发性隐痛,疼痛不剧烈恶心,无呕吐,发热,腹胀,随后出现血便,共3次,前2次为柏油样便,最后1次为随红色血便,每次量多,患儿逐渐出现面色苍1,头晕,并伴有四肢无力,无晕及意识丧失,无皮疹及皮肤黄染,无关节肿痛及鼻出血,家长遂带患儿至急诊,急诊以“便血待查”收入院。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差,精神反应尚可,小便少。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及不洁饮食史,患儿一直居住在本地,自幼容易发生鼻出血,并有偶尔腹痛,无反酸、嗳气、便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史。第十二页,共四十页。问题6:根据本例病史资料,该如何进行初步判断?第十三页,共四十页。第十四页,共四十页。(jiéshù)问题7:病史采集结束后,下一步查体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1.体温有无增高。明确有无感染征象。2.有无神志不清、脉搏增快、血压降低、肢端循环差。明确有无失血性休克表现3.面色、口唇、睑结膜及甲床有无苍白。明确有无贫血体征4.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有无肿大。明确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