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yíngyǎng)的配制武进(wǔjìn)人民医院药剂科樊宝才2012年6月第一页,共八十二页。(yíngyǎng)肠外营养的定义(zhōngxīn)•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用于因疾病经口进食不能或不足以维持机体所需热量及其它营养要素时进行治疗。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由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7大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组成,并且按比例混合在袋中,是以外周或中心第二页,共八十二页。(yíngyǎng)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征•强适应征:1.胃肠道梗阻(gěngzǔ)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3.大剂量放化疗后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4.中重急性胰腺炎5.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3-5天可恢复者无须PN)6.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5-7天内胃肠道无法利用者)第三页,共八十二页。(yíngyǎng)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征•中适应征1.大手术创伤和复合性外伤(5-7天内胃肠道无法利用者于手术后48小时内开始)2.中度(zhōnɡdù)应激状态3.肠瘘4.肠道炎性疾病5.妊娠剧吐或神经性拒食6.需接受大手术或强烈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大手术前7-10天开始)7.入院后7-10内不能建立充足的肠内营养8.炎性粘连性肠梗阻第四页,共八十二页。(zhīchí)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征•弱适应征1.营养良好的病人于轻度应激或创伤情况下,消化道功能10天内可恢复(xiǎocháng)2.肝脏,小肠等脏器移植后功能尚未恢复期间第五页,共八十二页。(yíngyǎng)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症•无治疗价值而继续盲目治疗者•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期间需要控制或纠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或能肠内营养者•短期肠外营养预计时间小于5天者(shǒushù)•原发病需急诊手术者•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益处者第六页,共八十二页。肠外营养(yíngyǎng)支持的要点(根据指南而来)1.营养风险评估3的患者给予营养治疗;2.“全合一”是肠外营养的推荐模式;不推荐单瓶脂肪乳或氨基酸的输注;3.采用(cǎiyòng)双能源方式供能;脂肪供热以提供30-50%的热量为宜;4.PICC是肠外营养推荐的输注途径;5.重视谷氨酰胺和鱼油等的药理作用。第七页,共八十二页。肠外营养支持(zhīchí)的要点①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25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néngliàng)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kcal/kg•day)。(C级)②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C级)③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血脂廓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B级)第八页,共八十二页。肠外营养(yíngyǎng)支持的要点④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0.20-0.25g/kg·day;热氮比100-150kcal:1gN。(B级)⑤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创伤、感染及ARDS病人,应适当增加抗氧化维生素(C级)及硒的补充量。(B级)⑥严重Sepsis与MODS病人,应密切监测器官功能与营养素的代谢(dàixiè)状态,非蛋白质热卡:氮比可进一步降低至80~130kcal:1gN(D级)。第九页,共八十二页。肠外营养(yíngyǎng)支持的要点⑦严重Sepsis病人,应避免应用富含精氨酸的免疫营养制剂(C级)。⑧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时应增加支链氨基酸的供给,并降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bǐlì)。(C级)⑨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人,非蛋白质热卡以糖脂双能源供给,其中脂肪补充宜选用中长链脂肪乳剂。(C级)⑩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应增加谷氨酰胺补充。(B级)第十页,共八十二页。PN制剂(zhìjì)基本量建议•呼吸功能衰竭(shuāijié):减少葡萄糖摄入,相应增加脂肪乳剂•糖尿病:需要胰岛素,脂肪代谢紊乱,钾和磷的需求增加•严重高脂血症:只应接受严格限量的脂肪•短肠综合征:需要长期PN病人差异极大。其营养需求最主要受机体运动、残留肠道吸收能力以及某些营养素在胃肠道的丢失量影响。常患代谢性骨病,钙的摄入量必需高于住院或短期输液病人•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瘘:对蛋白质、水与电解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