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75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xíngchéng)临床诊治分析第一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SMVT)是临床一种少见严重的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占6%—9%•1895年,首先(shǒuxiān)由Elliot等人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可通过影响肠道静脉回流而导致肠梗死。随后1935年,Warren和Eberhard等正式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作为一个独立的肠梗死因素提出来,与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肠梗死相区别,开启了对该疾病新的认识。第二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SMV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起病较隐匿,漏诊误诊率较高,易延误诊疗时机,导致患者肠缺血梗死等情况发生,早期诊断较困难,很多病例(bìnglì)是在剖腹探查或尸检时才被诊断。•随着近年CT普及,其临床诊断较前明显提高,然而该疾病诊疗仍缺乏大量循证依据,治疗尚无统一规范。•因此,我们统计了近10年来我院75例SMVT临床资料,探讨SMVT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对于患者结局的影响,希望能对今后诊疗有所帮助。第三页,共二十九页。临床(línchuánɡ)解剖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四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纳入我院2006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探查、CT扫描(sǎomiáo)、腹部B超、数字减影(DSA)确诊的SMVT患者75例。第五页,共二十九页。SMVT筛选(shāixuǎn)标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术中探查证实肠系膜静脉可见血栓溢出•术后病理证实SMV系统内可见血栓形成•强化CT提示肠系膜静脉伴或不伴门静脉内充盈缺损•DSA提示肠系膜静脉伴或不伴门静脉充盈缺损•腹部B超提示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内可见高回声光团•具备上述5项检查之一,结合患者既往(jìwǎnɡ)病史,且具有相关症状(腹痛、腹胀、恶性、呕吐、发热、便血等)入选。第六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根据本研究(yánjiū)显示,近十年来该病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病例数较前五年成倍增加,而死亡率较前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第七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发病(fābìng)情况第八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其一最主要在于近年来CT的广泛普及以及费用较前明显降低,使得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即能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的诊疗,极大降低误诊率,积极有效的早期进行疾病干预,有效的降低病死率•其次可能在于现代(xiàndài)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另外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明显增加的趋势,导致全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发病率。第九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因(bìngyīn)及危险因素•SMVT形成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AMVT往往病因不明;•继发性AMVT存在各种诱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继发性AMVT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guīnà)为:遗传性易栓症、腹腔内疾病和腹腔外疾病即全身性疾病致血液高凝状态第十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研究资料中31例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肝炎、肝硬化患者21例,恶性肿瘤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患者各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11例患者未发现显高危因素。•腹部手术史之所以成为主要高危因素之一,笔者认为首先大多数手术均涉及门静脉系统,尤其对于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急剧上升加之(jiāzhī)其功能的活化,脾静脉残端内血液及容易形成血栓,随之累积到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其次,由于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兴起(xīngqǐ),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据有关文献报道,人工气腹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易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增加,广泛内脏血管收缩,系膜静脉血流缓慢,甚至淤滞,加之术中操作导致内脏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全身易栓状态等,均可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表现与诊断(zhěnduàn)•SMVT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本病早期最主要症状为腹痛,且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无明显(míngxiǎn)关联性,特异性欠佳。当后期出现腹膜炎体征,往往肠管已发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