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常见并发症以及 (yǐjí)预防和处理第一页,共四十二页。•造口并发症多而且发生率高,根据流行病学(liú xín bìn xué)ɡɡ资料,国外 11—70% ,国内 16.3—53.8% 。 82.7% 的并发症发生于术后 1 年之内。第二页,共四十二页。(一)肠造口并发症•造口水肿 •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皮肤粘膜分离•造口狭窄(xiázhǎi)•造口回缩•造口脱垂 •肉芽肿第三页,共四十二页。造口水肿(shuǐzhǒng)•发生于手术早期•原因:腹壁及皮肤开口过小,术后炎性刺激,腰带过紧,支撑 (zhī chēng) 棒压力过大,低蛋白血症,造口袋的底板裁剪过小•护理措施:轻微 ---- 不用处理• 重度 ----3% 的高渗盐水湿敷, 50% 硫酸镁湿 敷,用两件式造口袋。• 造口袋的裁剪不能过小,腰带不能过紧第四页,共四十二页。造口出血(chū xiě)•一般发生在术后 72 小时内•原因:肠造口粘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出血 血管结扎线脱落;损伤 ------ 底板摩擦、护理操作、运动;凝血功能差。• 护理措施:轻微 --- 压迫止血• 大量出血 ---1% 肾上腺素纱布压迫或云南白药散外敷后压迫• 严重出血 --- 通知医生 (yīshēng) 拆除缝线,电切止血,• 严密交接班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第六页,共四十二页。造口缺血坏死(huài sǐ)第七页,共四十二页。造口缺血坏死(huài sǐ)•严重的早期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 24—48 小时,•原因: 1 手术损伤结肠边缘动脉 (dòngmài) 2 提出肠管时牵拉张力过大,扭曲及压迫肠系膜血管 3 肠壁开口太小或缝合过紧•护理措施:评估造口活力:观察造口粘膜颜色变化,如果粘膜颜色完全变黑,应检查肠腔血运情况,坏死的深度,广度。可以通过玻璃试管插入造口,电筒垂直照射观察血运情况。第八页,共四十二页。•护理•1 避免或去除一切可能加重缺血坏死的因素:去除碘仿纱条,腹带压迫,选用一件式造口袋,并注意裁剪合适(héshì)。•2 剪除坏死脱落的组织•3 频谱仪照射•4 造口发黑,有臭味时行造口重建术。第九页,共四十二页。皮肤(pí fū)粘膜分离第十页,共四十二页。皮肤(pí fū)粘膜分离•造口粘膜与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与术后早期。•原因:肠造口粘膜缝线脱落;造口局部缺血坏死;缝合处感染,形成脓肿;营养不良;糖尿病。•分类:浅层 单侧 深层 双侧•措施: 1 棉签探查 2 逐步 (zhúbù) 清除局部的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 3 创面浅可用亲水粉剂溃疡粉或糊剂,再用防漏膏 4 创面深可用海藻类敷料填塞,用粉剂,再用防漏膏 5 凸面底板 + 腰带, 2 天更换 1 次 6 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造口回缩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造口回缩造口内陷低于皮肤表面,术后早期、晚期均可发生,容易引起排泄物的渗漏,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原因•肠游离不充分,产生牵拉力•肠系膜过短•造口周边缝线固定不牢或缝线过早脱落•造口周边愈合不良,引起疤痕组织形成•襻式造口的支架过早除去•体重急剧增加,造口周围脂肪组织过多 ( uò duō)ɡ•造口坏死脱落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造口回缩护理 (hùlǐ)措施•凸面底板 + 腰带可用于非严重病例•皮肤有损伤者,可用皮肤保护粉或无痛保护膜•乙状结肠造口皮肤有损伤者,可考虑用结肠灌洗法•减轻体重•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造口狭窄(xiázhǎi)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造口狭窄(xiázhǎi)•直径小于 1.5cm ,单腔造口多见,发生率 10% 。•原因 皮肤或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小 造口周边愈合不良,疤痕 (bā hén) 挛缩 癌细胞生长, 自我护理能力差,•措施 了解狭窄程度 轻者,可用手指或扩张器扩宽造口,观察排便情况,进食易消化饮食。 重者,行手术治疗 ( 手指不能通过 , 疤痕增生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手指(shǒuzhǐ)扩张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扩肛•深度: 2—3cm•保留: 5—10cm•频率:每日 1 次,换袋时。•注意:避免出血、疼痛、忌用锐器扩张•小指(xiǎozhǐ)---- 食指 ---- 大拇指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