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与多發病的防治(fángzhì)鴻準醫務室第一页,共二十五页。(gǎnrǎn)2﹒支气管炎4﹒腹瀉6﹒口腔潰瘍7﹒關節炎8﹒缺鐵性貧血第二页,共二十五页。1.1定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和/或細菌(多為鏈球菌)引起的鼻﹑咽﹑喉部局限性急性炎症的總稱﹒1.2特點﹕常年發病﹐冬春兩季多發﹐發病率高﹐傳染性強﹒部分患者可繼發支气管炎﹑鼻竇炎﹑腎炎﹑風濕熱等﹒1.3臨床表現﹕1.3.1起病(qǐbìnɡ)急﹐輕者僅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如鼻塞﹑流涕﹑打噴嚏等﹐重者可有全身不适﹑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等﹒有咽炎症狀時還可出現發熱﹑咽痛或頸淋巴結腫大﹒1.3.2實驗室檢查﹕病毒感染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數增高﹒細菌感染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數增高﹒第三页,共二十五页。1.4預防与治療﹕1.4.1增強机体的自身抵抗力是預防上呼(s吸h道ànghūxīdào感)染的最好辦法﹐比如堅持有規律的合适的身体鍛煉﹑生活方式以及勞逸結合等﹒1.4.2平時多飲水﹐流行季節可適當喝一些預防用的藥劑如板蘭根﹑野菊花茶等﹒1.4.3平時少去一些公共場所和人員聚集的地方﹐減少感染机會﹒1.4.4一旦患病除正常的藥物治療外還應多注意休息﹐抽煙者忌煙﹐并且應該大量飲水﹐保証正常飲食及營養的攝入﹒進食可清淡一些﹐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1.4.5藥物治療﹕一般以抗病毒為主如板蘭根﹑金剛烷胺﹑雙黃連等﹐合并細菌感染時加用抗生素治療﹐常用的有青霉素﹑复方新諾明﹑先鋒霉素等﹒第四页,共二十五页。2.1概念﹕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圍組慢織性的非特异性的炎症﹒2.2病因及發病机理﹕外因﹕吸煙﹑感染(有冒感病史(bìnɡsh)ǐ)﹑理化因素﹑气候﹑過敏因素等﹔內因﹕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遺傳因素﹕男性多于女性﹔2.3臨床表現﹕咳嗽早晨咳嗽較多﹐白天較少﹐睡覺前有陣咳或排痰﹒咳痰早晨咳痰較多﹐一般以白色或漿液泡沫形為主﹐偶爾帶血﹐感染時變為粘液膿性﹒喘息或气短勞動﹑活動后發生﹐嚴重時生活難以自理﹒第五页,共二十五页。2.4預防与治療﹕2.4.1吸煙者戒煙﹑注意保暖(bǎonuǎn)﹑預防感冒﹔2.4.2改善環境衛生﹐加強個人勞動保護﹔2.4.3加強体育鍛煉增強体質﹐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2.4.4避免接触過敏源﹐以免誘發疾病﹔2.4.5藥物治療以有效抗生素為主﹐輔以驅痰﹑鎮咳﹑解痙﹑平喘等﹔2.4.6气霧及中醫療法﹔第六页,共二十五页。3.1概念﹕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它的形成大都出自于自身消化﹐發病較率高﹒3.2病因与發病机理﹕3.2.1胃酸-胃蛋白霉的消化作用﹔3.2.2情緒的應急狀態﹔3.2.3飲食不洁和失調﹔3.2.4藥物的不良作用﹔3.2.5吸煙的不良作用﹔3.2.6遺傳因素﹔“O”型血人群發病率較高﹐患者親屬的發病率也(yīnsù)較高﹒3.2.7某些疾病引起﹔第七页,共二十五页。3.3臨床表現﹕3.3.1大多數以上腹疼痛和胃腸道症狀為主﹒3.3.2上腹疼痛特點﹕慢性過程一般少則几年﹑多則十年或更長﹒周期性發作發作期与緩解期相互交替﹒節律性疼痛3.3.3胃腸道﹕打隔﹑流涎﹑惡心﹑反酸﹑腹脹等﹒3.3.4全身症狀﹕失眠﹑多夢﹑消廋﹑貧血等﹒第八页,共二十五页。3.3.5合并症﹕出血﹑穿孔(chuānkǒng)﹑幽門梗阻﹑癌變等﹒3.4預防与治療﹕3.4.1增強信心﹐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節制煙酒﹐放寬心胸﹐降(shēnghuó)低精神刺激﹐慎用藥物﹒3.4.2一般治療以養護為主包括飲食起居﹒3.4.3藥物治療﹕以抗酸藥為主﹒3.4.4手術治療及中醫治療﹒第九页,共二十五页。4.1概念﹕急性腸胃炎是由細菌及細菌毒素(dúsù)﹑病毒﹑有毒動植物或化學藥品引起的﹐可伴有腸炎性腹瀉﹒4.2臨床表現﹕輕者僅有腹痛﹑嘔吐﹑腹瀉﹐重者可伴有發熱﹑水﹑電介質紊亂和血壓下降等﹒4.3預防与治療﹕4.3.1平時多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4.3.2注意天气變化﹐避免受涼﹔4.3.3一般治療﹕注意休息﹐吐瀉嚴重者應禁食﹐多飲水補足液体﹒4.3.4藥物治療﹕抗生素及解痙止痛藥﹒第十页,共二十五页。5.1病因﹕(bìngyīn)5.1.1真菌感染﹕癬病﹑念珠菌感染等﹔5.1.2細菌感染﹕膿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