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一、颅脑损伤的双向转诊标准(一)一般概念:颅脑损伤:是一组因外力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意识障碍、记忆损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伤病。同时,颅脑损伤的合并症及并发症也较多。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不同,其预后亦不同,轻症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几天后可恢复正常。另一些轻症患者可出现颅脑损伤后遗症,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认知、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障碍,以及大脑综合能力障碍等。这些功能障碍导致较高致残率,常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因此,在神经外科治疗基础上的早期康复介入和后续康复治疗更显重要。康复目标:1、早期康复目标:稳定病情,保留身体整体功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2、恢复期康复目标:使颅脑损伤患者最大程度恢复感觉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学会应付残疾,尽可能在工作、个人生活各方面达到自理。3、后遗症期康复目标:对各器官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的颅脑损伤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以便回归家庭和社会。对轻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需重新获得丧失的功能,而对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需学会新的方法来代偿完全不能恢复的功能。由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转入二级医院的标准:1.轻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平稳,二周转出。2.无严重意识障碍,以记忆力损害及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颅脑损伤的患者,康复4周转出。3.伴严重意识障碍的脑内损害(包括:脑内出血、SAH、多发大面积的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继发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积水)的患者,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方可转出,总疗程建议为8周左右。4.伴有较严重的合并症如脏器损害、骨折等,待合并症处理后,病情稳定,符合相应的转出标准,建议疗程叠加,但总疗程不超过10周。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癫痫、精神症状、严重的感染、血栓等),待并发症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方可转出,建议疗程叠加,但总总疗程以不超过12周为宜。由专科康复医院转入社区康复的标准:1.神智清楚,生活基本自理或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可自理或工作,相当于GOS五级。康复五周转出。2.确诊为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患者。3.神智好转,病情稳定,遗留有部分神经功能损害征象,生活部分自理,相当于GOS三-四级。4.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无并发症患者,相当于GOS二级。5.一般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控制在五周为宜。6.治疗效果稳定在一定水平,无明显进展患者。由社区转入家庭康复的标准:1、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家庭内可以处理,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2、病情稳定,在社区内康复满6个月。3、确认进入后遗症期,功能障碍无进展。由家庭康复治疗转入社区康复治疗的标准:1、家庭康复3个月,功能障碍加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2、轻度并发症产生,需进一步处理。由社区转入二级医院的标准:1、相关并发症进一步加重,需临床康复处理者。2、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需要系统康复治疗者。由二级医院转入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的标准:1.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处理无好转患者。2.需要再次手术处理患者。如:进行性脑内损害,如脑积水(交通或非交通性),严重SAH并发症,颅骨修补术等。3.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合并症,经处理无好转患者。4.原发病病情加重,经处理无好转患者。5.若相应功能改善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如高级神经功能、语言功能等,需判定原因及进一步调整康复治疗方案者。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四级双向转诊标准(一)一般概念: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溢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二)转诊标准: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转入二级康复医院的标准: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系统治疗4周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转出。2、脑梗死患者发病4周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转出。3、脑出血患者,病灶稳定,无严重感染,抽搐即可转出。4、特殊类型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混合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