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意外(yìwài)伤害的现场救护医疗保健队医疗(yīliáo)培训第一页,共六十七页。•1、烧烫伤•2、触电•3、气道异物梗阻•4、淹溺•5、中暑•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zhòngdú)•7、关节扭挫伤•8、毒蛇咬伤•9、地震逃生与自救第二页,共六十七页。1、烧烫伤第三页,共六十七页。第四页,共六十七页。烧伤(shāoshāng)深度的判断第五页,共六十七页。烧伤深度的判断(shēndù)三度四分法Ⅰ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干燥无水泡,红斑性烧伤Ⅱ度浅Ⅱ度感觉过敏、剧痛、有水泡,水肿深Ⅱ度明显,水泡性烧伤感觉迟钝,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有红色斑点,创面潮湿Ⅲ度疼痛消失,无弹性、无水泡,成皮革状、蜡状、碳化;伤及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和内脏第六页,共六十七页。烧伤(shāoshāng)创面现场处理注意事项•1、防止烧伤(shāoshāng)深度加深。•2、创面保护。•3、抗休克处理。第七页,共六十七页。操作方法1冷水浸泡外用冰袋降温)。、脱离热源,创面先行降温(皮肤完整,可用;不完整可先包扎,然后在2、创面不能涂抹任何药油、药膏,用干净敷料(fūliào)松散覆盖,浅Ⅱ°烧伤形成的水疱不能穿破,以免大量体液丢失,引起休克。3、出现休克现象,让患者平卧,下肢垫高,可少量饮用盐水。第八页,共六十七页。2、触电第九页,共六十七页。损伤(sǔnshāng)机制•电灼伤:电流流过人体,产生热量(rèliàng),引起人体组织的烧灼伤。•电击伤: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的正常跳动造成干扰,甚至导致心跳停止。第十页,共六十七页。伤后表现(biǎoxiàn)•1、全身表现:轻者出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面色苍白、心悸,严重者呼吸(hūxī)、心跳骤停。•2、局部表现:“入口、出口”损伤“跳跃式”损伤。第十一页,共六十七页。急救(jíjiù)要点•1、脱离电源;•2、维护生命(shēngmìng)体征;•3、保护创面;•4、预防并发症。第十二页,共六十七页。3、气道异物梗阻第十三页,共六十七页。(zàochénɡ)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异物嵌钝在喉部可造成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气道梗阻是一种可怕的急症,诊断或治疗上只要稍有几秒钟延误,即可发生灾难性或致命性的后果。特别是完全性梗阻,可在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引起意识丧失、死亡。红十字会急救员要快速识别并掌握海氏急救手法,遇到紧急情况迅速果断处理。第十四页,共六十七页。缺乏保护性反射: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口中含物很容易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尤其在说话、哭笑、活动时。(yìwài)感觉和反射损伤:多发生在成人,因药物、过度饮酒、意外打击、脑部疾病、衰老、癫痫和外伤等,吸入异物。意识和反射正常,只是口内含有东西时,突然大笑或惊吓,吸入食物导致喉嵌顿,尤其是大块硬质食物(特别是肉类)。第十五页,共六十七页。上呼吸道阻塞的典型征象为:焦虑不安突或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发作性剧烈干咳伴喘息或咳嗽无力。(sīyǎ)声音嘶哑或失声。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头部和颈部静脉充血肿胀,紫绀。第十六页,共六十七页。―完全梗阻的识别(bìngrén)遇见梗阻病人时:即问:“是否被噎住?”—患者点头再问:“能否说”话—患者摇头。立即急救。第十七页,共六十七页。海氏手法(腹部冲击法)专用于解除气道异物梗阻、呼吸骤停的急救。海氏手法可使膈肌抬高,气道压力骤然升高,促使气肺体内排从出,把异物从气管中冲击出来。(yībān)海氏手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并症,如呕吐后造成误吸、内脏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第十八页,共六十七页。急救者站在身后,双臂环绕其腹部,握拳置脐上两指另一手握紧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连续5次。(gāncuì)每次冲击要干脆,患者要头低并张口。第十九页,共六十七页。―孕妇或过度肥胖者,可改用胸部冲击法。两臂环绕病人胸部(wòquán)一手握拳置上胸部另一只手握紧此拳向后连续冲击5次第二十页,共六十七页。(qīngxǐng)―清醒者自救握拳抵住上腹部,另一手抓紧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连续5次。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七页。将患者置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