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chīdāi)与认知障碍王海亮第一页,共四十页。定义(dìngyì)•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定向(dìnɡxiànɡ)、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等功能,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特点。•损害的是意识内容第二页,共四十页。先天(xiāntiān)的不叫痴呆•精神发育迟滞:又称精神发育不全,智能缺陷等等。旧称鲁钝、痴愚、白痴,现已废弃不用。是指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在大脑的发育未成熟之前即受到阻碍,使智能及各种心理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jiēduàn)上而呈现低能状态。一般发病年龄在18岁以前,但以幼年时期为多。根据IQ指数分为:轻度50-69;中度35-49;重度0-34。第三页,共四十页。三大(sāndà)症候群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症候群精神及认知障行为异碍常第四页,共四十页。日常生活能力(nénglì)下降基本生活能力:大小便、吃饭、穿衣、个人卫生、步行工具性生活能力:打电话、购物、管理钱财、烹调、整理家务、洗衣、吃药、坐车第五页,共四十页。痴呆的精神行为(xíngwéi)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幻行为症状:觉易激惹妄想激越、攻击行为睡眠紊乱身份识别障碍刻板行为进食紊乱情感症状:性功能亢进抑郁、焦虑人格改变情感淡漠行为异常情感高涨脱抑制第六页,共四十页。认知(rènzhī)功能障碍—核心症状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语言障碍皮层功能视空间紊乱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计算力注意力定向力思维判断第七页,共四十页。ICD-10痴呆诊断(zhěnduàn)标准•1.痴呆的证据及严重程度(1)学习新事物发生障碍,严重者对以往的事情回忆有障碍,损害的内容可以是词语或非词语部分。不仅是根据(gēnjù)病人的主诉,而且通过客观作出上述障碍的评价。•并根据下列标准分为轻、中和重度损害A.轻度:记忆障碍涉及日常生活,但仍能独立生活,主要影响近期记忆,远期记忆可以受或不受影响B.中度:较严重的记忆障碍,已影响到病人的独立生活,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C.重度:严重的记忆障碍,完全需他人照顾,有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第八页,共四十页。ICD-10痴呆诊断(zhěnduàn)标准•(2)通过病史及神经心理检查证实智能衰退,思维和判断受影响A.轻度:其智能障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但病人仍能独立生活,完成复杂任务有明显障碍B.中度:智能障碍影响到病人的独立日常生活,需他人照顾,对任何事物完全缺乏兴趣C.重度:完全依赖他人照顾2.出现上述功能障碍过程中,不伴意识障碍,且不发生谵妄时3.可伴有情感、社会行为和主动性障碍4.临床诊断出现记忆和/或智能障碍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出现下列皮层损害的体征更支持诊断,如:失语、失认、失用。影像学出现相应的改变(gǎibiàn),包括:CT、MRI、SPECT和PET等第九页,共四十页。•均要求以下四点:•1、记忆力减退•2、其他认知功能减退•3、认知衰退足以影响社会功能•4、排出(páichū)意识障碍、谵妄等导致的上述症状第十页,共四十页。•没有(méiyǒu)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不能称作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第十一页,共四十页。痴呆的诊治(zhěnzhì)过程•1、首先明确是否(shìfǒu)痴呆•2、明确引起痴呆的病因•3、明确痴呆的严重程度第十二页,共四十页。鉴别(jiànbié)诊断•谵妄(zhānwàng)•抑郁症第十三页,共四十页。谵妄(zhānwàng)老年人群中多见,认识不足。急性起病,病情每日波动,总病程不超过6个月。社区患病率0.4-2%,住院患病率:27%,术后患病率16-62%,ICU患病率70-87%临床表现: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人物意识混浊:注意力涣散、言语不切题、不恰当的警觉知觉紊乱:错觉、幻觉、妄想等第十四页,共四十页。老年期抑郁(yìyù)•症状: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相对突出(tūchū)的症状:疑病焦虑/激越自杀观念躯体症状认知障碍相对不突出的症状:抑郁心境睡眠障碍第十五页,共四十页。病因(bìngyīn)分型•1.神经变性病:占所有痴呆疾病50%以上。其中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