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创伤后应激障(chuāngshāng)碍第一页,共三十五页。—目录—一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的研究二临床表现与诊断(zhěnduàn)三病因(bìngyīn)四治疗第二页,共三十五页。创伤后应激障碍(zhàngài)图片第三页,共三十五页。创伤(chuāngshāng)后应激障碍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特点: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tǐyàn)任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潜伏期从几日、几周或数月不等,多数在6个月之内,超过半年以上出现症状者少见。第四页,共三十五页。创伤(chuāngshāng)后应激障碍既往对药物(yàowù)的反应所有人经历类似事件都会感到(gǎndào)巨大的痛苦,常引起恐惧、害怕、无助感。第五页,共三十五页。一、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的研究PTSD的早期研究(yánjiū)主要以退伍军人、战俘及集中营的幸存者等为研究(yánjiū)对象,后来扩展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中的受害者。国外:5%—6%的男性和10%—14%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曾患过PTSD。特征(tèzhēng):女性多于男性、少儿多于成人、创伤事件影响结局第六页,共三十五页。患病率与发病率患者(huànzhě)的偏好Andrew飓风(jùfēnɡ)后3个月、7个月、10个月儿童PTSD的发病率分别为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yùqī)不良反应86%,76%,69%.法国巴黎发生的炸弹袭击后的研究中发现,爆炸后6个月和18个月后PTSD的患病率分别为41%和34.4%。第七页,共三十五页。患病率与发病率患者(huànzhě)的偏好美国911后的PTSD的发生率:3个月7.5%,6个月0.6%。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yùqī)不良反应药物(yàowù)的药理学特征第八页,共三十五页。洪灾(hóngzāi)受害者4个月和6个月PTSD的患病率与发病率发生率分别为22%和16%。既往(jìwǎnɡ)对药物的反应药物(yàowù)的药理学特征癌症患者PTSD的先患病率3-19%,终生患病率10-22%。第九页,共三十五页。创伤事件事件发生率/(%)事件发生后的PTSD发生率/(%)强奸骚扰男女男女身体攻击事故0.79.265.045.9自然灾害战争2.812.312.226.5目击伤亡获悉创伤事件11.16.91.821.3爱人突然死亡任何创伤事件25.013.86.38.818.915.23.75.46.40.038.8—40.118.69.12.863.161.81.43.261.159.012.616.260.751.28.120.4第十页,共三十五页。研究(yánjiū)表明:涉及人与人之间创伤性事件比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事件更常引起PTSD。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创伤(chuāngshāng)事件的暴露方式DSM-5目睹他人患者(huànzhě)的偏好直接经历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yùqī)不良反应发生在亲密的家人或亲密朋友身上反复或极端暴露于创伤事(除了急性威胁到生命的事件外,其他事件必件的细节(如经常处理儿童须是暴力性或突发性的)受虐事件的警察)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临床表现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3、警觉性增高4、其他表现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反复(fǎnfù)体验创伤性事件(闯入性体验)1、反复的不可控的闯入性痛苦记忆(关于创伤事件的记忆)。2、反复出现与创伤事件有关(yǒuguān)的痛苦性的梦境。3、分离性反应:感受到创伤性事件再次发生,常伴有错觉或幻觉,也叫症状闪回(flashback)。4、暴露于与创伤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线索中出现心理痛苦。5、暴露于与创伤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线索中出现显著的生理反应。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回避与创伤性事件(shìjiàn)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避免或努力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联的记忆(jìyì)、想法或情感。避免或努力避免可能唤起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记忆、想法或情感的外在线索(比如人、场地(chǎngdì)、会谈、活动、处境等)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负性认知(rènzhī)和情感1、无法回忆出创伤事件的重要部分(分离性遗忘)2、对自己、他人或世界存在持续性的夸大的负性认识3、对创伤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持续的不合理认知导致对自己或他人的责备4、持续的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愤怒、内疚或羞耻感5、在日常活动中显著的兴趣消失(xiāoshī)或不愿参与6、情感上与他人隔离或疏远7、无法持续体...